当前位置:中国广告人网站--->媒介宝库栏目--->媒体杂谈-->详细内容
Tom要向全方位媒体公司转型
作者:佚名 日期:2001-7-11 字体:[大] [中] [小]
-
据《商业周刊》报道,香港大亨李嘉诚旗下的互联网公司tom.com最能反映出互联网泡沫破裂给网络门户带来的巨大的负面影响。当该公司于2000年年初在香港证交所首次挂牌上市时,投资者对其简直是趋之若鹜,甚至有投资者在证交所门外连续排队几个小时只为了购买tom.com的股票。当时,该公司甚至还没有开通网站,更不用说何时能够有所盈利了,由此可见股民对tom.com的期望之高。分析人士指出,正是因为李嘉诚的名字投资者才会如此看好tom.com,大家都相信该公司一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市场上生
存下来并获得长足的发展。
但可惜的是,自从上市以来tom.com的股价却是一跌再跌。就象香港创业板上其他在1999年和2000年年初红火一时的股票一样,tom.com也很快消声匿迹了。
目前,tom.com仍然由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浦和长江实业公司控股,这意味着投资者对tom.com的兴趣不会完全消失。但最近传来的一条消息却显然对tom.com不利。6月27日,美国俄亥俄州的体育宣传公司IMG向香港一家法院提出诉讼,指控tom.com在有关协议上违约,并因此要求后者赔偿1000万美元的经济损失。
近日,《商业周刊》的一位记者有幸对tom.com的首席执行官王兟进行了采访,两人的谈话内容主要围绕tom.com是否会为了尽早获得盈利而由一家纯粹的互联网门户转变成较为传统化的媒体公司这一问题。
问题:最近一段时间以来tom.com显然在拓展更多的服务领域,包括进军体育宣传领域,杂志出版以及其他媒体领域,这些举措意义何在?
回答:因为如果作为一家单纯的互联网公司,仅依靠内容见长而没有其他收益来源,那么要想实现盈利哪怕是达到收支平衡也至少需要几年的时间,所以我们必须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
问题:目前tom.com的运营情况如何?
回答:我们每天的浏览量为5000万人次,另外我们的注册用户人数已达到1500万人,就用户注册人数而言我们位居第五,而就营收而言,我们高居第二。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的中文网站新浪网的互联网营收为580万美元,我们是230万美元,较之去年同期增加了18%,我们第一季度的营收总额为990万美元,其他很多网络公司的季度营收却在下降,我们却在日益增加。
问题:tom.com能取得这样的业绩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因为我们已经成功地建立了一个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销售代表人数已超过40人,另外我们还制定了一个全新的媒体战略。当我们新接触到一个客户时,我们不仅可以为他们提供网上服务也可以提供较为传统的网下服务,这种全方位的服务使我们受益非浅。
问题:您对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前景有何看法,现在大多数人都不看好这一行业,您是否也这么悲观呢?
回答:我认为这是一场测试每个人忍耐力的游戏。当然,很多受用户欢迎的网站现在的经营状况都不是很好,但我对互联网行业充满信心,不过我也很清楚,这一行业要取得大发展还需要时间。
问题:您认为是什么因素导致在中国经营网络公司要面对如此多的困难?
回答:中国的广告市场价值大约在600到700亿元人民币左右,但网络广告市场的价值却仅在4到5亿人民币左右,这可能是网络公司很难获得盈利的主要原因吧。
问题:是的,网络广告市场的价值的确太小了。
回答:是的,这一数额少得可怜。
问题:但它是不是会很快获得大幅度增加呢?我想很多投资者可能都会抱有这种想法和期待吧。
回答:应该是这样,到2004年,中国广告市场的价值将上升到120亿美元,其中网络广告市场将占到大约2%,即2.4亿美元。相比现在的数额的确有很大增加。
问题:考虑到目前网络广告市场价值较低,您为了使公司获得更多的收益将在非网络市场上采取哪些措施呢?
回答:我们现在采取的措施与其他门户网站有很大的不同,我们不仅从事网络业务而且也从事其他非网络业务,包括户外广告、杂志印刷和出版以及体育活动宣传等。我们的目标是大中华区的20座大城市,我们希望能够在这些城市里创出品牌,在市场份额上占据第一或第二名的位置。
问题:户外广告?这项业务听起来好象并不非常令人兴奋。
回答:在中国已有几百家公司从事户外广告业务,目前这一市场还处于非常分裂的状态,我们的目标就是争取成为市场上的老大,将其他公司整合到我们的旗下。在上海,我们共拥有近3000个自行车车棚以及2000个宣传灯箱,另外我们还在昆明、广州、北京以及成都等市拥有相关广告业务。我们的目的就是成为户外广告市场上的领军企业,目前我们已经在这一市场上占据第二或第三的位置。
问题:您还大力进军杂志出版业,收购了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多家中文杂志,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回答:中文在出版业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言,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家中文印刷媒体公司堪称全球之最,我们现在拥有台湾地区规模最大的出版商PC Home公司49%的股份,另外我们还在中国大陆寻找合作伙伴。
问题:tom.com目前与最大的股东和记黄浦及长江实业关系如何?tom.com是否因为有和记黄浦和长江实业的支持而享受到特殊的优待?
回答:我们是一家独立的企业,我们与和记黄浦之间的关系与其他企业是一样的,我们没有因此而受到特殊的优待。但是,由于和记黄浦和长江实业在香港乃至全球都是知名度较高的企业,所以tom.com在全球也拥有一定的知名度,这使得我们的投资者来自各行各业,也使得我们在客户、投资者以及用户面前拥有较高的声誉。
问题:您是否有意收购一家中国大陆的门户网站呢?
回答:是否有意?那是肯定的,但我们不是必须这么做。我们一定会对中国大陆的互联网市场进行密切跟踪和关注,我们会对任何一个机会进行审慎的评估然后再做出决定。
问题:Tom.com在最初刚刚挂牌上市时曾招致诸多批评,因为当时它还没有开通任何业务,现在回顾过去,那时的挂牌上市是否是一个错误呢?
回答:我确实认为tom.com挂牌上市的时间为时有些早,我对此很坦率。我认为应该让tom.com再得到一些发展之后再考虑上市。不过,早些上市也有好处,它使得公司可以尽早处于公众的监督之下,而且它使我们可以在耗费较低成本的前提下创立一个公众认知度较高的品牌。
问题:自互联网泡沫开始破裂以来,您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降低公司运营成本?
回答:一年以前,我们每个月的烧钱速度大约为700万美元,考虑到我们当时的营收来源不多,这的确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现在我们每个月的烧钱速度降到了300万美元,而且除了互联网之外的其他业务都实现了盈利。我们还对公司的员工人数进行了削减,目前香港地区的员工总数不足50人,当人数最多时我们曾有200多名员工。
问题:tom.com目前的资金情况如何?
回答:我们通过上市筹集到了1.14亿美元,到今年第一季度结束时,我们还余下1亿美元。
问题:公司何时能够实现收支平衡?
回答:我不认为制定过于确切的实现收支平衡的时间表有利于公司的发展。但是,我相信我们可以在中国大陆的新浪和网易等公司之前12到18个月的时间实现收支平衡。
问题:但考虑到目前中国大陆一些门户网站的经营困境,也许他们不久之后就将不复存在,所以您所谓的在他们之前实现收支平衡是否等于什么都没有说呢?
回答:当然,我们会在其他中国网络门户前实现收支平衡,至于他们是否倒闭与我们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