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广告人网站--->品牌营销栏目--->营销案例-->详细内容
TCL允许失败—与TCL集团总裁李东生一席谈
作者:佚名 日期:2001-6-2 字体:[大] [中] [小]
-
彩管大战未了 品牌跟进风又起 张忠:在彩电消费方面,近来农村市场增长很快,1998年,农村市场的彩电消费量已经占到彩电消费总量的50%以上。长虹垄断彩管一事,也有基于扩大农村市场的考虑,它所垄断的也主要是主打农村市场的21英寸的彩管。从近来彩电企业电视广告的播出上,我们也不难看出,这场大战的帷幕已经拉开:长虹在继“红太阳一族”之后,又推出了“红双喜”,并将“福、禄、寿、喜”这4个颇受我国农民喜爱的字全部注册,以期副品牌名称上也实行垄断;在此之后,我们又看到一些明显属于搭车跟风而又名称雷同的“创意”,如创维的“富临门”、康佳的“福临门”、厦华的“福满堂”、海信的“喜临门”等等,长虹对此十分恼火。但你们TCL却依然只使用一贯使用的“TCL王牌”,是不是你们并不想立即进入农村市场,或是另有他图?
李东生:在品牌的技巧方面,长虹做的比我们早。就品牌跟踪的问题,一个产品如果试图和别人的产品相比,产品的定位被别人给打下去,未必是一件好事。产品与产品之间是有差别的,在名称上也要有区分。但总体来说,名称不必分担太多,老百姓的记忆力也有限。
有时我们自己在这里考虑,土气一点的,似乎更符合农家兄弟的口味,实际也不一定。我认为“TCL王牌”的形象很好,农民对“王牌彩电”不应该有排斥心理。在开发农村市场方面,我们认为应该在产品的性能上更下功夫。我们在彩电的电压方面,推出了电压在90伏—220伏均可放心观看的彩电。在销售手断上,针对彩电这种大件商品不利于运用的特点,我们采用增开“幸福快车”,送货下乡的方式。现在很多农家兄弟对我们的“幸福快车”都很熟悉,我们下一步在农村市场上如果要推出符合农家兄弟的品牌,“幸福快车”这几个字应在选择之列。
同窗之间沟通不够
张忠:在长虹垄断彩管一事上,我曾问过你,是否会考虑与你的同学———执掌康佳帅印的陈伟荣及执掌创维帅印的黄宏生联手,组成一个“同盟军",共同对抗长虹,但你表示不会。近来我看见康佳在你的厂门口立了一个大大的康佳广告,像是示威,而在此之前,据说,你也在康佳的门口树了一块大大的TCL彩电的广告牌,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你们同学间彼此沟通不够?
李东生:沟通不够可能会有些,我们大家都很忙,虽然私下的关系仍很好,但面对面的机会还是不多的。
我当时想在深圳竖一块我们的广告,并没有想在康佳附近找,可正好附近就有,离康佳300米远。当时做这块广告的时候我没太过问,事后我知道了就觉得离康佳太近,于是不想在那做彩电的广告,做电脑或做别的产品都可以。但这话讲了没多久,他就在我的门口竖了一个大的广告牌。我的广告牌是正规的,很漂亮。他呢,在我的临时的违章建筑上竖一个堵着我的门口,这很气人。正好,那时各地销售公司的经理都回来了,我就召集大家去看一看那牌子,我说:“这是我们的对手,大家需加倍努力。”
后来我也想明白了:对,放在那里也好,可以激励我们的斗志。我还想:陈总,请别拿走这块广告,我可以付广告费。开玩笑了。其实,如果他不这样做的话,我那广告牌早就换了,我会换了不做彩电,做其他产品。在康佳门口做我们的广告,那并不是我的本意,也不是我们广告公司经理的本意。
张忠:你在用人方面是准许失败的,这样的管理经验跟个人的经历有没有关系,或者说你原来是否曾有某种失败?
李东生:我到企业这么多年,应该说很大的失败没有。因我这个人做事比较谨慎,胆子比较小,所以注定不会有大的失败,但好几次我都在失败的边缘,后来虽然挽回了,但这东西伴有一定的偶然性,不能说你就不会有失败。大的失败我没有,小的失败我总会有的。总的来说我不是一个失败后再崛起的企业家。
应在技术跟进时切入新领域
张忠: TCL以通讯产品起家的,进入彩电领域的时间虽然较晚,但目前却稳居前三甲。1998年,TCL又进入电脑领域,1999年,你们又将切入手机市场。每次你们开发新产品进入市场是在什么条件下进入的?你又是怎么判断一个产品的市场的?
李东生:彩电现在倒过来看实际上也不是很简单。当时彩电市场供求是饱和的。理论上讲是产品供给大于需求量。但大屏幕彩电这块它的需求量和产量是不平衡的,而且未来这个不平衡会更大。八十到九十年代初引进的生产线基本上是要更换的,我们财团基本上也正是按照这个判断进行计划的,包括我们后来的技术改造。但是国家认为我们的消费者短期内不可能购买大屏幕彩电,而当时国家也是按照这样判断来做整个彩电工业的规划的。在1992年21英寸彩电是市场的主打产品,当时在国内能做25英寸以上彩电的厂家不多。我们就抓住这个机会介入。你不能看总量,要看市场需求,我们定位就是TCL大屏幕彩电。这个档次当时我们调查市场的结果是80%左右都是进口品牌。25英寸以上价格非常贵,所以我们做,我们做会比进口的便宜得多。所以我们就选择了这个产品生产设备需更新的时候介入。
其实产品介入有几个机会。一个是新技术突破的时候。另外是产品升级换代的时候。这样成功的机会比较大。
电脑是另一种情况,它是一种高速成长的产品。对于这样一个新产品,虽然现在有人先做,但今后这个市场总的来讲绝对不是现在(包括联想在内的这些同类企业)产量所能满足的。它是一个高速成长的市场。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上,他们像老大哥一样跑在前面了,但真正跑得远的并不多,我们加把劲可以一圈、二圈、三圈地就赶上去了。另外企业竞赛可说是一个永无止境的马拉松,在距离差得不是很远的时候,从长远来看就不算是什么差距,你可大胆去做。
张忠:当时,你进入彩电市场的时候,国内彩电技术比较成熟,你对国内电脑技术的判断上也是这样吗?
李东生:我认为国内电脑的生产技术也是比较成熟的, PC这块技术已经很成熟。从某种意义上讲做PC比做电视机还强。这方面是谁把握市场的点比较好,谁受伤害的程度就低。当时我们介入彩电的时候,它主要是一种新的市场的形成和老的生产能力不平衡的问题,是打了这样一个时间差。
成熟产品洋人不敌国手
张忠:记得当初许多人在解释家电企业为什么要进入电脑市场时说,电脑真正的“战役”还没打起来,你认为是这样吗?在今后的竞争中,国内的电脑生产企业在与国外的企业竞争中会处于什么位置?
李东生:我个人认为未来3—5年,国产品牌 PC机一定会占绝对优势。外国品牌的 PC机会逐步的被国产品牌所替代。在这个领域,国外企业不是国内企业的对手,但他们在更前方的位置。现在PC机赚不到钱,在这个领域对他来说是非常不划算的,他会非常快地转到其他领域去。所以中国企业应知道未来3—5年,中国将会成为电脑出口大国。这一点完全有可能。现在一些先进国家的电脑就是中国生产的。
介入手机也是看到手机市场目前在高速发展。我觉得手机会很快从一个所谓高科技产品概念变为一个消费品概念。买一部手机会像你家里买一台电话机一样。在制造方面的优势中国随后会显示出来。它和电脑有点相似,但过程可能会比电脑慢一点,因它有它的特殊性。它的技术配件比电脑要多,设计会变化无穷,这一块前期投资会很大。我认为中国企业目前还不行,但它的方向趋势也会像电视机或电脑那样占据市场优势。
张忠: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比,有什么优势?竞争力在哪里?
李东生:一个是市场的优势,首先我们是在“中国市场"。国内企业会建立自己的网络,而且会做得很到位。这点国外企业是很难做到的。第二是企业管理的优势。对于企业文化的塑造,企业精神的培养,外国企业不会像中国企业做得那么到位。例如:一个日式企业,或是一个美式企业,总经理三年、五年换一个,他连中国话都没有听懂,他如何了解中国文化,如何了解中国人在想什么?更别说了解他们的雇员在想什么,他是无法保证做到位的。他只能靠非常透明的、科学的、有效的体系去管理。到目前来说,国内的企业也许还不能被认为有优势,但如果中国企业掌握了这些东西,再加上我们企业文化的塑造,企业精神的培养,我们一定能超过他。
我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也许能帮助说明这个问题。外资企业中高层管理干部跳槽率是很高的,这是普遍的现象。没有哪一个外资大老板敢拍胸脯说“我的人员很好,很稳定。”没人敢这么说,他也不敢说。但国内企业可以,我们TCL的人员真的很稳定,没有问题,没有人要调走。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能把这种企业化精神在企业中建立起来。这就是我们在管理上的一种优势。
还有一点是成本控制。这也是我们的优势。国外企业虽说把生产厂搬来了,但他那一套制造系统还在国外。他整体管理的制造费用不可能比我们低,一定比我们高。所以成本上我们永远比他占有优势。这三点加起来在中国市场的大部分产品里,他不可能垄断这些技术产品。可以说中国企业应该能战胜外国企业。我们也一直努力向这个目标去做,证明中国企业不比外国企业差。
李东生简历
现年39岁,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无线电系。曾任TTK家庭电器有限公司技术员、车间副主任、业务经理。1985年任TCL通讯设备公司总经理。1986年任广东惠州市工业发展总公司引进部主任,1990年任惠州市电子通讯总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兼团委书记。
八十年代中期,担任工业发展总公司引进部主任期间的李东生,先后与国际上著名的跨国集团进行广泛地接触,如荷兰的飞利浦、美国的唐德、香港的金山实业集团等。利用这些公司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管理水平高的优势,吸引他们来惠州投资办企业,并相继参与了“中欧”、“惠信”“唐德”“E氏”“奇胜”和“乐庭”等十几家大型合资企业的筹建工作,并担任过这些企业的中方董事。
1993年初,李东生担任 TCL电子集团公司总经理。
1996年底,李东生出任 TCL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