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创意就是权力》之海王牛初乳
- ·《创意就是权力》之海王银杏叶片
- ·《创意就是权力》之海王金樽
- ·《创意就是权力》之海王银得菲
- ·《创意就是权力》之海王
- ·叶茂中策划之海王破茧
- ·叶茂中策划之海王牛初乳
- ·叶茂中策划之海王健康成就未来
- ·叶茂中策划之海王的广告是怎样
- ·NEPUMOSI海王平面广告
- ·海王银得菲广告策略及广告语创作
- ·海王,靠广告能成就品牌吗?
- ·海王银杏叶片电视广告(年龄篇脚
- ·海王金樽-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海王品牌规划纪实(五)
- ·海王品牌规划纪实(四)
- ·海王品牌规划纪实(三)
- ·海王品牌规划纪实(二)
- ·海王品牌规划纪实(一)
- ·第二天舒服一点-海王金樽创作纪
- ·第二天舒服一点-海王金樽创作纪
- ·第二天舒服一点-海王金樽创作纪
- ·从“海王金樽”的广告创意谈广告
- ·关键时刻怎能感冒——海王银得菲
- ·海王银杏叶片创作纪实
- ·海王的广告是怎样“炼”成的——
- ·海王的广告是怎样“炼”成的——
- ·海王的广告是怎样“炼”成的——
..
当前位置:中国广告人网站>创意策划>策划实战>详细内容
海王的广告是怎样“炼”成的——叶茂中与深圳海王高锦民对话(中)
作者:佚名 时间:2001-9-19 字体:[大] [中] [小]
-
一果盘“收买”张铁林
这时候,咖啡厅传来了悠扬的音乐,我们知道,北京的夜生活正值高潮,而我们的故事也才刚刚开始。
记者:“健康成就未来”这个核心理念与广告口号是经过怎样的过程被提炼出来的?
高锦民:这个核心理念的产生是叶老师经过严密地诊断后,加以长时间的市场调查苦炼出来的。十二年来,海王由一个小公司成长为一个拥有几十个下属公司的产业集团,旗下有许许多多的保健品,药品,海洋药物,生物制药,中成药……产品虽然多,但可以说都是为了一个终极目标:推动民族医药工业的发展,为人类的健康谋福利。这样,我们就与叶老师达成了一个共识,即我们是从事
品牌的主题定下来后,接着叶老师提出了一个球队理论,他说企业好比一个职业球队,众产品就是球员,要想让这支职业球队在千万支球队中脱颖而出,首先必须重点推出一名或者几名明星球员。企业也是这样,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必须有自己的拳头产品。我们有很好的团队,但却没有特别引人注目的产品。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到底要重点推出哪些产品,这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产品选好了,你可能一夜之间就打响市场,产品选错了,你永远也无法在市场上立足,所谓朽木不可雕,稀泥巴是扶不上墙的。
记者:这么说海王银得菲、海王金樽等最终得以作为重点产品推出,都是经过精心的分析与论证的。
高锦民:既经过了分析论证,也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感冒药市场本身一年就有上百亿的营业额,而PPA事件过后,康泰克等腾出来了超过十亿的市场空间,这么好的机会不抓住的话就太可惜了。而银得菲本身所具备的治感冒快的特点,也迎合了消费需求。
而海王金樽作为一种醒酒护肝的营养产品,它所具有的独特功效不是一般的产品所拥有的。在当今市场上鲜有竞争对手,可以说是金樽本身的科技含量与独特性把它推上了市场最前沿。
叶茂中:毛泽东也不是主席学校毕业的,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这厮可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记者:确定了重点推广产品后,是不是就开始进行广告片的创作?
叶茂中:当然还得有一个规划的过程,重新进行包装设计,通路规划,还有终端操作,你必须一步一步来,把这些东西都理顺了,接着才是广告策划,创意,制作。
记者:那你觉得这几个产品的广告,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
高锦民: 我觉得海王银得菲广告比较有吸引力,很诙谐幽默。“关键时刻怎能感冒”这一创意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具有时空的无限延伸性。也许若干年后,我们在诉求策略上不再强调银得菲治感冒快这一功能优势了,但我们还是可以用“关键时刻怎能感冒”这一出发点来引出产品诉求,给观众以震撼和共鸣。而且这个创意挖掘出了很大一批以前感冒了不吃药的消费者,在他们过去的经历中,感冒是小病,挺挺就过去了。但银得菲一系列广告片却改变了他们的消费观念,他们不愿意因为喷嚏而引起不必要的尴尬与麻烦。其中“生日篇”的影响很大,不论老少都比较喜欢,一唱起生日歌就有人模仿广告片中动作打个喷嚏,小孩子特别喜欢这种生动的广告片。
海王金樽广告制作特别精美,画面很有层次感,总裁请客——夫人担忧——金樽解忧,条理清清楚楚,诉求明明白白。而背景音乐采用的是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中最著名的片断,很有节奏感。往往在广告播放前,电视台由于某些原因(如重大文艺晚会,重大庆典活动)已经重复播放这段乐曲多次,观众看广告时听到这段曲子印象就会很深刻:咦,怎么是海王金樽?而最重要的就是张铁林老师的加盟为广告片增色不少,我们三个产品的广告量都差不多,但金樽冒上来特别快,这跟明星效应是密不可分的。
叶茂中:提到张老师就不得不讲我们之间的一些小插曲。我一直有个观点:只要策略运用得当,代言人选得合适,明星广告是最便宜的了。当时我们是打算请武打演员于荣光来做海王金樽广告的,但锦民他们都没听说过这个人。后来就谈到张老师,都觉得合适,都说非他莫属。事情就有这么巧,就那天晚上,也是在这里,我在这喝茶,张老师就坐在那个位子(指了指前方),我说这真是天意,想吃空心菜就来了个卖藕的。后来谈到这次邂逅,张老师开玩笑说是在我们公司门外听到了要请他拍广告的消息后,就特意来名人酒店守株待兔的。
过去打完招呼回来我就想,张老师也是一大忙人,就这样去跟他联系广告未免太唐突,可过了这村又没这店,下次他肯定把我给忘了。一琢磨,就挑了个精致的果盘,叫人给送过去,我想这下他应该不会忘记我了吧,怎么说我们之间也曾有过一点涟漪啊。
果不其然,第二天我给张老师打电话,一说我是谁谁谁,张老师在那边挺热情,业务谈得挺顺利,费用方面也很令人满意——他没好意思跟我们认真谈价钱!(吃人嘴短嘛,一果盘就把张铁林给收买了)
记者:这就是细微之处见真章阿,我想如果这些小细节没把握得好,很难说今天张老师会出现在海王广告片中。
高锦民:不过张老师是我所见过的明星中最没架子的人,这可能跟他的文化底蕴有关,毕竟人家也是有学问的人。
记者:没错,张老师擅长书法国画,可以说深受传统文化影响,又是英国皇家电影学院的硕士毕业生,人格修养自是非同凡响。另外,说到广告片,我问叶茂中一个问题,银得菲感冒药有那么多功能,为什么单单选择诉求“快”这一概念?
叶茂中:现在做广告主要就是看两点,先是看有没有独特的诉求,没有独特的诉求就要有好的创意去表现。之所以诉求“快”是由市场决定的,感冒在中国人看来是小病,很多人根本就不在乎,也很少有因为它而不上班什么的。除非那种病毒性的重感冒。这样我们就把广告的基调定为轻松一点的,诉求上就强调它的“快”。感冒虽是小病,但是它往往能拖好几天甚至几十天,而且很多药品虽然能缓减感冒引起的咳嗽、鼻塞什么的,但疗效很慢,这也是一些患者不治疗的原因,我们强调它治感冒快,是迎合了市场需求的。
有些批评家说我们的“关键时刻怎能感冒”是一句废话,我想,废话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如果我们不说废话的话我们就没什么话可说了。更何况这句话貌似一句废话,确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也是广告片中一个极好的转折点,由它引带出产品的功能诉求再自然不过。再者,这个创意具有无限的发展空间与延伸性,这个前面老高已经提到过了。
记者:能说说这个创意的来源吗?
叶茂中:策略、基调确定下来后,我们就会天马行空地去构思创意,实际上“快”这一基调,就像伯恩巴克所说的一样,是银得菲与生俱来的一种戏剧性,只是以前没有把它表现好。表现不到位,诉求也就不会很到位,所以我们这次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这个表现的问题。
至于怎样想出了“关键时刻怎能感冒”这样的创意,这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平时积累多了,关键时刻它就像火山一样迸发了出来,也就是韦伯扬所说的“磨岛浮现”。(杨正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