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诊断]-麦斯威尔,最走心的浪漫撤
- [品牌诊断]-“天鹅可飞,孔雀难鸣”—
- [品牌战略]-也谈品牌战略架构
- [营销策划]-湖北“秘源玛卡酒项目”操
- [品牌战略]-品牌定位,你是要做自己?
- [品牌诊断]-浅析奇瑞路虎品牌架构设计
- [营销诊所]-我在营销上犯过的四大错误
- [营销策划]-华丽转身的“新希望”:互
- [营销策划]-营销策划中的策略定义
- [品牌攻略]-15年关于新品牌的六场“
- [市场纵横]-消费认知的“破与立”
- [营销策划]-营销中不同角度观察消费者
- [品牌攻略]-工业品企业为什么需要品牌
- [品牌攻略]-大品牌时代的10个“不要
- [营销策划]-别把营销策划玩成益智游戏
- [营销策划]-中国传统企业在大互联时代
- [品牌攻略]-让消费者参演你的品牌故事
- [营销策划]-当下营销乱象
- [营销策划]-工业品营销,你喊错人了!
- [品牌攻略]-做品牌千万别做小三
作为一个品牌,让我们首先来看看成都的历史,就是所谓的“Brand Tradition”,成都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在这里根本不需要笔者多言。首先看看成都的人,按照王跃先生在其所著的《成都批判》一书中所言的,成都也是一座移民城市,三百多年来成都出现过四次大的移民潮(来自于王跃所著<成都批判>)。王跃先生在书中指出,“移民文化是对固有文化的冲击,更是补充和融合。”成都本来就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城市,相信很多人非常了解这一点,《三国演义》和成都武候祠依然影响着世人。在王跃先生在其所著的《成都批判》一书中非常强调成都的文化特色,有成都吃的文化,有成都独特的茶馆文化,还有必不可少
成都这种文化是深厚而凝重的,只要是成都人存在的地方,就可以感受到。另外一个让成都人骄傲的就是,成都获得了联合国所颁发的“人居奖”,而成都因此也被称之为最适合人居住的成都之一。
事实上,如果要以严谨的专业品牌规划态度来探讨这个城市品牌的历史,光靠笔者的这点叙述是远远不够的,尽管笔者在成都生活工作学习也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是成都厚重的人文特色不是那么快可以全部了解的。
成都人的生活一直被认为是很休闲的,《新周刊》曾经做了一个关于城市的对比,其中把成都定为了最休闲的城市。
对于成都的城市品牌来说,另外一个优势点就是成都的旅游资源,川西的风土人情尽展其中,这也是成都市政府近年来一直希望开发的重要项目之一,172处人文景观以及大成都旅游圈,确实是成都的骄傲。可惜的是这个成都旅游圈的开发在刚刚起步,旅游开发比昆明落后了一截。(来自于王跃所著<成都批判>),虽然如此,成都的旅游资源依然日渐得到世人的重视。
成都的教育也是在中国数一数二的,成都历史上人才荟萃,和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上个世纪30年代,人口不及60万人的成都,仅公立私立的中等学校就有四十多所;今天,在全国实施的“211”工程计划中,成都也有五所大学榜上有名(来自于王跃所著<成都批判>),可以说教育依然是成都的优势。
还有一点不得不说的,就是成都历来是一个消费城市,成都的商业竞争已经到了极其白热化的阶段,中国著名的百货品牌“太平洋”百货就是从成都发展起来的,而来自于马来西亚的百盛购物也在成都取得了不俗的业绩,还有来自日本的伊藤洋华堂,来自于北京的王府井,带着浓郁法国气息的家乐福,实在是数不胜数,而成都人巨大的消费能力,也为这些商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乐良好的沃土。
可以看得出,在成都的品牌血统上,有几个值得称赞的地方:悠久的历史,休闲的市民文化(包含美食、休闲和茶文化、报纸文化,还有商业文化等),众多的人文旅游景观,还有人居特点,以及充满了文化气息的教育优势,无一不凸现成都的人文特点,在成都这么多年,可以深深的体会到这一点。成都人小富即安的心态,让他们更热衷于休闲,喝茶、摆龙门阵、看报、去农家乐……,成都人的生活中始终弥漫着一股浓浓的人文气息,没有粗诳和火爆,没有匆忙和劳累,成都人总是在优越平和的心情下度日,这就构成了成都独有的人文景观。(来自于王跃所著<成都批判>)
这种人文气息是成都是独有的,虽然杭州和成都一样,被人称作“后花园”,一样也是以休闲出名,但是杭州更现柔弱的一面,而成都不同,既有平静淡泊的一面,也有激情亢奋的一面(来自于王跃所著<成都批判>)。
笔者很赞同四川遂宁市旅游局副局长卢加强先生的说法,“……这是天赐的最佳人居环境……推出它文化、休闲、美食三大卖点。”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杨东平也指出:“尽管从市场竞争力、规模、发展速度等经济功利的角度,成都难与上诉城市比肩,但在城市的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上,成都确有不同凡响之处……成都的清静、缓慢、悠闲,构成了城市文化的另一极……”
把成都定位在一个充满人文特色的人居城市,似乎更合适些,当然这是笔者没有经过数据分析和访问调查所得出的结论,是不是合理,想必也是有待进步一探讨的。以人居文化提出独特的形象概念,应该可以比较清晰的区别于中国其他城市品牌形象。
笔者想提出的是,城市品牌不是简单的研讨和访谈可以得出结论的。在这样无休止的研讨之中,有谁去真正关注过成都的优势所在呢?又有谁真正去关注过竞争对手呢?似乎每个人都在提到其他城市的品牌形象,但是仅仅流于表面,只是简单的以字面上的含义进行讨论,至于品牌的定位和品牌的核心价值,确没有人去关注过。而至于这个城市品牌形象需要向什么样的目标群体进行宣传?更是没有人去关注了。
城市就是一个产品,广告主就是当地的政府,要塑造真正适用的城市品牌形象,为什么不通过专业的公司,而是执着于研讨一类的没有切实意义的很多呢?借鉴香港城市品牌的成功经验,不等于只是流于表面,除了探讨香港“动感之都”的品牌定位和目标传播群体等专业问题,是不是可以看看香港旅游局当初是怎样和美国朗涛公司等专业公司进行合作的呢?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合理的调查是城市品牌形象塑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东西,这也是借鉴香港经验的一个中要环节,前面笔者就谈到过,魏小安先生和那个为成都市规划城市发展战略的策划工作室就所提出了战略观点没有一丝一毫的数据支持,也许是笔者无缘看到这些数字。
说了这么多,笔者所关注的问题无非是城市品牌形象塑造的专业性问题,不知道是不是能够给今天的成都城市品牌塑造的负责群体有所借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