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1日以来,农夫山泉连续在广州、深圳、东莞三地发起“你家喝什么水,我来帮你测”的活动,任何一个广州市民,都可以测一测自己日常饮用水的PH值。农夫山泉这个测水活动在市民区中一经开展,即在行业以及消费者中掀起轩然大波。简简单单一瓶水,在农夫眼里水变成了杀向对手的利器、新闻事件的舆论焦点、消费者信心建立的接触点。在此,我们就农夫赖以成名的天然水事件营销展开剖析研究。
一、非凡的营销策划好手
在饮用水领域,农夫山泉尤其是一个不安分者,同时也是营销界底蕴十足的雄才大略家。正是这个不安分者才展
示了营销策划的不凡之处,能将最平常的饮用水硬生生挖掘出许许多多吸引人眼球的重大事情来。也正是普通产品的不凡策划造就了农夫山泉这个饮用水品牌的行业佼佼者。自1997年出道以来,这位营销大师先后策划组织了10余次大规模、震惊业界的惊人之作:·1998年, “农夫山泉有点甜”创意广告语策划,当年农夫山泉水的市场占有率迅速上升为全国第三,品牌知名度迅速提高;
·1999年,体育营销——中国乒乓球“梦之队”主要赞助商、悉尼奥运会中国代表团训练比赛专用水策划,当年瓶装饮用水市场占有率农夫山泉位列第一,份额为16.39%;
·2000年,体育事件策划——成为首家中国奥委会重要合作伙伴,当年农夫山泉市场占有率为19.63%,继续保持排名第一;
·2001年,策划社会公益事件——“一分钱一个心愿,一分钱一份力量”的支持北京申奥公益活动,随后品牌美誉度迅速提高;
·2002年,农夫山泉2008阳光工程正式启动,从社会层面关注中小学体育设施建设,将品牌美誉度、忠诚度提升到历史新高;
·2003年:策划成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赞助商、 山泉水成为中国航天员专用饮用水,将品牌内涵与航天科技紧密嫁接;
·2004年:与TC冰箱展开旺季联合促销,掀起异业联合营销的新高潮;
·2005年:五万元重奖征集广告创意,再次吸引业界的眼球;
·2006年:组织发起“你家喝什么水,我来帮你测”的活动,将天然水、纯净水之争上升到另一个舆论焦点。
由以上一连串大手笔的营销创意来看,农夫山泉和他的高层决策者为中国的营销界确实贡献了很多的精神成果和成功素材,从某种程度上推进了中国营销的进程,确实值得企业界、营销界深入学习和借鉴推广。
二、不一样的水源,一样的功效
那么,农夫山泉花费这么大精神整出这样一个测水活动究竟价值和意义有多大呢?企业重新发起这次天然水、纯净水之争的直接目的是什么呢?水究竟有没有这么神呢?
首先笔者认为,在国内饮用水市场发展到今天,举行这样一种测试活动本身意义不大,正如业界对手所称“无聊、炒作”,笔者认为确实是如此。作为普普通通一瓶水,人们花费1元钱就是为解渴所用,没必要赋予更多的功能价值和象征意义。毕竟我们已经饮用了几千年了,而且大多时候只是喝自来水,之所以后来发展到瓶装纯净水,那是用来应急解渴所饮,并不是为了平衡体内矿物质和营养。而且一般人为了补充体内矿物质和营养也不会直接选瓶装水饮用,而是选择功能饮料或是其他。之所以屡次出现水战,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国家行业机构缺乏一套严格科学的水质量检测标准。国家有关部门用于饮用水的科研经费只有区区 10万元,专家们在资金等因素的限制下很难做出严谨科学的水质量检测实验,不能够提供给广大消费者一个饮用水科学严谨的标准。既然缺乏最具说服力的行业标准,那么企业间为了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水质之争、水战就不可避免;
其次,假如认真追究一下农夫山泉水和其他品牌的瓶装水,就会发现二者“五十步笑百步”,基本物质和元素都一样。我们都知道决定饮用水水质的因素只有两个,即水源和处理过程,那么取自于环境优美的天然库区的水和其他厂家取自城市自来水有什么不一样呢?都是来自自然界的嘛。农夫在水源选择方面可谓非常苛刻和舍得大手笔投入:水源必须是 “无污染、源自天然”的旅游风景区或者是水源保护区,时至今日在浙江千岛湖、长白山靖宇矿泉水保护区、河源万绿湖、丹江口水库设有6个生产灌装厂的水难道没有受过污染吗?肯定污染过,既然受到过就不是最理想最干净的。水处理工序方面农夫山泉宣称自己的水是过滤了对人体无益的大分子成分,剩下的就是小分子的矿物质,如纳离子、钾离子等等,而一般厂家纯净水工艺几乎所有的矿物质成分都被截留,只剩下水分子了。在这里谁又能保证流下的小分子就一定是有益的金属离子而不含其他无益分子,那么为什么医院所用的纯水不是农夫山泉天然水?从这里也看出一般厂家(如乐百氏等)的水比农夫山泉更纯,纯得只剩下水分子了。同时我们也容易得出农夫山泉是经过人工过滤处理的天然水,确确实实是一种工业处理水,决非来自大自然的天然水。而别的厂家启用的自来水也是对天然水(水源不一样,可能是黄河、长江水)过滤和处理,不同的只是前者是初级处理水、后者是二次处理水。但问题在于对消费者来说,无论你厂家处理多少次,只要没有安全卫生隐患、能够解渴就是好的饮用水,这就是衡量瓶装水的真正标准。由此我们得出,既然大家都是取自天然水的过滤处理,那么就是说天然水仅仅是企业炒作的一个概念而已。
从水的功能价值来讲,除了安全卫生外,解渴就是唯一的衡量指标,其他功能指标有没有无所谓,既然无所谓企业就尽量不要附加其他功能免得为了解渴而多付钞票。另外就是,只有在在解渴的前提下才能谈其他功能如PH值指标。农夫山泉测试显示:纯净水PH值呈弱酸性,农夫山泉PH值呈弱碱性,更接近体液的PH值,更有利于维持平衡和健康。如果这点考虑进去的话,那么水就不再是水了,就变成保健品了。人们喝水的目的就是为了解渴,而把除解渴之外的其他细小功能上升到一种日常生活态度的话就大可不必了。因此从这点来分析,农夫山泉确确实实在炒作新闻,人类喝水几千几万年都为了一个根本的目的——解渴,这时农夫山泉突然正襟危坐的告诉大家“保健功能更重要”,我们大家一直都在忽视自己的健康。但是我咀嚼这句话的时候感觉自己受到了保健品厂家惯用的恐怖诉求伎俩,微量元素、矿物质我完全可以通过吃别的蔬菜、水果或者其他食品来平衡解决啊,完全没必要通过喝水来解决,更不会因为喝水喝出健康问题来。如果通过喝来解决也一定要喝保健饮料或者果汁什么的。再者人与人也不一样啊,有些人健康状态时体液PH值呈弱碱性、有些人则不一定,不能一概而论。
三、都是为解渴,相煎何太急
以上分析来看,把最普通的解渴水上升到一种保健水是此次活动炒作的根源,农夫山泉在此运用的营销策略也就迎刃而解了:先是通过恐怖诉求忽悠消费者,并通过切身实验让大家明白一个事实,我们其实一直都在喝不保健的水,然后提供给大家一个解决办法就是只喝农夫山泉具有保健作用的天然水。在普及科普知识的同时,就为自己的产品找到了一个消费金矿。诚然这种策略在市场经济制度下非常合理合法,然而,就解渴喝水这件极其稀松平常的事来说,上升到这种新闻炒作的高度就耐人寻味了。明眼人一眼看出这是一招险棋,有不正当竞争嫌疑,干吗一定要拉上外国品牌打压国内其他品牌呢?难道对自己的实验这么没有自信吗?难道想通过这次测试活动来彻底给消费者洗脑而将其他品牌赶尽杀绝吗?大家都是给普通老百姓解渴用的,大可不必这么做。
由此推延下去,以前农夫山泉策划的种种事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为了给消费者洗脑,借机打压自己的同行,以前的“农夫山泉有点甜”、 “停止纯净水”新闻宣传炒作,以及后来的“一分钱一份力量”、“阳光工程”等无不带有商业炒作的痕迹。2002年曾有江苏省一位颜先生的质疑广告语“甜从何来”及其科学依据而导致农夫山泉公司败诉赔偿一元钱的事。另有网上消费者反感公益广告 "每买一瓶农夫山泉,你就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捐了一分钱".而建议农夫山泉修改广告语的事。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是不会为了向贫困学生捐钱而去买农夫山泉的,他们对农夫山泉以贫困学生为借口来推销矿泉水的做法很反感,以为他们买矿泉水的目的是为了解渴,而不会想到诸如“在买矿泉水的同时还能为贫困学生捐钱”的事,并且建议将广告语改成"在饮用农夫山泉的同时,您还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捐了一分钱",这样的感觉反而令公益效果会好的多。
因此,笔者认为本次“你家喝什么水,我来帮你测”的活动策划不很高明,它在唤起消费者的同时打压了其他同行,给他们造成非常不良的消费者氛围,大有将国内竞争对手赶尽杀绝之感,而且对健康发展的纯净水行业有搅局的负面影响。笔者对以往农夫山泉的营销策略和创意是非常赞赏和钦佩的,原因在于它的特例独行和创新之处,然而对于他们吹毛求疵找卖点、通过公平竞争手段以外的新闻炒作手法非常反感,为什么要窝里斗、兄弟相煎呢?毕竟国内的纯净水企业都是在非常艰难的市场环境下拼杀出来的,他们在自身资金压力和外来洋品牌的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成长到现在可谓是历经千辛万苦、诚实奋斗才积累了初步规模,没有不法经营就不要人为的落井下石。
笔者针对这个事件还有一个更上策的解决方案:既可以张扬自己的个性差异卖点,同时又不至于直接攻击自己的同行——那就是另立品类,分开市场来竞争才更公平合理,通过创新品类另立山头,宣传包装自己的产品利益点,同时又能与对手隔离战火,达到一石二鸟之效。具体解决方法应该是这样的:通过对自身产品独特性的分析,发现矿物质含量远超过其他竞争对手,于是就可以细分品类,一类采用纯净水操作手法,与其他纯净水竞争走量;另一类包装成保健功能饮料(需重新命名和策划),主诉求平衡保健功效,与其他功能饮料相竞争,这样再配合农夫专业的宣传策划就会将产品做的风声水起,就会避免在瓶装水领域夸大为饮料的保健功效去攻击别人的解渴功效,这样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个策略唯一的缺点就是新闻炒作性大打折扣,可能需要堆积更多的费用和策划精力。
作为一个有个性的民营企业,笔者非常敬重农夫山泉的企业理念和营销战略,非常钦佩企业决策者的胆略和眼光。但是并不是因为他的营销成就和企业地位就无原则的追捧他,此次事件就是如此,本次活动的真正目的就是清洗对手、忽悠消费者,而不会真正做到教育消费者。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在国内企业普遍弱小、市场秩序很不规范的大环境下,普通民众的消费信用经不起折腾,任何舆论的风吹草动都将给发展中的国内企业以毁灭性打击;同时通过打压排斥竞争对手而建立起来的所谓差异卖点的做法也是背离市场竞争公德的,这样建立起来的品牌形象也将会被其他对手以同样的手段迅速瓦解,我们参与国际竞争的征程将会长路漫漫。
作者张庆虎:现任上海意量强势品牌机构市场总监、首席营销师,中国市场学会会员、中国营销学会理事会员,国家注册CMO,多家营销类刊物、网站特约撰稿人以及世界经理人市场总监频道专栏专家,多年来对快速消费品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EMAIL: mininiu@sohu.com,电话: 13816925066 作者陈青: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学硕士。现就职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人文学院。EMAIL:inhot@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