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营]浅析商业动画的艺术性与商业性
- [经营]谈传统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技术
- [经营]三维动画技术在固体物理学教学
- [经营]三维动画技术与三维虚拟技术探
- [杂谈]媒体创新与渠道变革
- [杂谈]媒体创新与渠道变革
- [经营]中国未来10年的新媒体趋势与
- [杂谈]新媒体这么屌,酒商你知道吗?
- [杂谈]三招让媒体站着把钱挣了!
- [经营]纸媒不老 变革前行
- [杂谈]论新媒体时代电视的媒体价值
- [杂谈]广告主电视广告预算逐渐向在线
- [经营]新媒体太热:或是另一个危机或
- [经营]纸媒的时与命
- [杂谈]药品专题广告停播后—城市广电
- [经营]对城市电视台几种经营管理模式
- [经营]城市广电台如何实施经营创新系
- [杂谈]传统纸媒转型之路
- [杂谈]报纸广告经营策略探讨
- [杂谈]纸媒风光不再,媒体人出路何在
在情感隐私类的题材已经铺天盖地的今天,怎样寻求情感版面的突破?要做好情感版编辑需要哪些素质?
做好版面主持人,提升版面的可信度
这是从故事素材的来源来看。由于情感倾诉版涉及的都是人们的情感隐私问题,比如婚姻、爱情中的背叛与不忠,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情感倾诉版也是一种隐性采访,只不过这里的隐性,更多的是指从内容上所涉及的私密题材,而不是在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记者的暗访。然而也正是
在操作过程中我学习、借鉴了电视媒体主持人的长处。报纸版面的责编和专栏主笔就是版面的主持人,这个主持人应该具有与观众“面对面”交流的“拟人际化”传播特征,这样,版面编辑、记者的风格定位必然会传达出版面的品质内涵,间接影响读者对版面的认知;而版面编辑、记者在传播中的个性魅力也势必会感染并影响观众,直接吸引观众对于该版面的关注。
而这,正是发挥了报纸版面主持人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人际化”优势,借助人际吸引的因素,为自己所主持的版面注入了“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的特质。
注重故事的叙事技巧和写作范式,形成持久而稳定的品牌吸引力、影响力
怎样让自己报纸的情感倾诉版形成自己持久而稳定的品牌吸引力、影响力?把自己与其他类似传媒区分开来的就是——讲述方式。故事素材是类似的,然而讲述故事的方式却是可以千变万化、风情万种的。
讲述故事的方式,其一离不开语言,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为了更好地追求原生态地呈现个体的生存状态,追求故事的原汁原味,你的文字可以平实、本色,可以运用白描手法,但这决不可等同于叙事的语言如白开水一样的平淡无味。
其二,情感文章的写作者要有一定的叙事技巧。这和写小说同理,是要有一定叙事学基本知识的。要巧妙地交叉运用插叙、倒叙等多种叙事手法,而不要一味地按照倾诉人的口述顺序,全文下来一路都是顺叙。善于叙事,才能在关键处制造悬念,给人一定的阅读期待。
在笔者所主持的倾诉版上,有主人公、楔子、自白、旁白几个构成部分,这算是独创的一种体例,一种写作范式。阅读该版文章的时候或许时时感到某种跳跃感——“楔子”的笔触简洁、干净,几笔白描就简单勾勒出主人公的形象;作为主体的“自白”里,书写故事的笔触则是汁液饱满、细腻感人、忧伤而迷离的,纯感性的语言如水一样的流畅、流淌;而到了最后的“旁白”,忽而又变得那样理性,不啻为一剂心灵鸡汤,它完成的是情绪的疏导与心理的咨询。相信,这样的有机组合满足了读者多重的审美需求,为读者提供了一次完整的阅读之旅。而且,即便仅仅从版面版式的视觉效果来分析,也多了一种块状分割、疏密有致的美感。
注重故事之外的引导与理性提升
这是从受众的阅读心理期待、舆论导向来看的。
社会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说过,每个人的潜意识中都有偷窥他人的欲望,这个欲望显然是不道德的,必须加以抑制。而媒介的种种隐性采访,往往把种种社会罪恶的“原生态”呈现在观众面前,如果不在呈现的同时注意引导与提升,这本身就恰恰迎合了人们的这种偷窥欲望,并滋长了人们偷窥他人的心理期待。一个版面,如果你仅仅满足了人们的“窥私”心理,让读者知道:哦,这世间还有这样的事情存在,而且情感倾诉类都是有问题的灰色的问题情感故事,你仅仅让人们知道这些东西存在着,又有多少意义呢?不注意引导,是否在反面暗示人们这些问题情感已经成为主流?成为当今情感生活的时尚?非但没有意义,还有反面作用。
所以,我把故事之外的小言论“旁白”看得格外重要。让读者不止于看故事,还要引人思考,予人启发。旁白,它作为一种及时评论,言简意赅,它是故事的余音,也是提出问题之后解决问题的部分,它完成的是情绪的疏导与心理的咨询,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审读故事的视角和思维方式。
于是,此时的情感倾诉版也就被赋予了倾诉与倾听的互动,宣泄与释疑的呼应,经验和借鉴的交接等多重功能。当然,还有单纯的阅读的快感。
锁定平民视角,保持朋友身份
情感倾诉类文章之所以能成为一股热潮,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媒体观念定位的“平民化”趋势——将新闻价值定位于普通百姓的需求上,以“平民视角”、“亲民形象”、“朋友身份”关注百姓之关注。而版面主持人视角的“降低”,就是对“生产受众”的传播理念的契合。
“平民视角”一直是我做情感倾诉版面的观念定位。而版面主持人作为传播过程中最灵活的环节,始终都在以“朋友”的平等关系与受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就使得版面具有了天然的贴近性的传播特性,字里行间真诚、平等、本色、率性而不失理性的表达,可以获得受众心理上对其“朋友身份”的认同,引发受众的阅读兴趣和参与愿望,从而为报纸的情感版面树立起真正的“亲民形象”,使该版面的公信力、可信度得以提升。
从这个意义上说,版面主持人“朋友”角色的定位,不是酒肉朋友、私人朋友,而应是挚友,诤友,君子之交,同志之谊。用百姓语态,说百姓之事,解百姓之忧,同时又能给予受众以正确的引导,才能被受众当成“知心朋友”。
事实上,对读者来说,“知心人”说“贴心话”,正是报纸版面主持人由“师”到“友”的角色转换,他既是传达、解释、评议新闻事实的传播者,又以真实可信的个人形象达到了信息共享的朋友般的印象管理。版面主持人的这种角色转换具有特殊的亲和力,它既能全息全程地尊重观众的知情权,又引发了受众的喜爱、信赖以及参与、互动的愿望。这样,情感倾诉类文章就实现了大副刊范畴的软性题材的强效传播,充分发挥了它特有的传播优势。
(作者单位:济南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