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广告人网站>创意策划>广告杂烩>详细内容
文人相轻“窝里斗”-叶茂中“封杀”朱玉童内幕
作者:朱玉童 时间:2007-9-3 字体:[大] [中] [小]
-
经历了这么多年的磨练,我对这个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很多切身的体验,我觉得,惹上硬碰硬的官司大家上法院,“英雄杀头碗大的伤疤”,倒也没什么,但最怕同行之间的冷枪暗箭,真是“害你没商量。”
1998年,我在《广告导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叫《有话好好说》。这篇文章就得罪了“策划大师”叶茂中。
《有话好好说》全文如下:
有话好好说
——谈谈有关策划的双赢原则
我认为,营销策划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不要利用、欺骗、糊弄、吓唬、威胁消费者,而是把消费者看成“您的太太”(奥格威语),相敬如宾,企业赢、消费者更要赢,而不是企业赢得开开心心,消费者输得生气沮丧。
一、有关营销策划的几种说法
究竟什么是成功的营销策划呢?以下几种观点正在流行:
1、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只要能够帮助企业赢利的营销策划就应当算是成功的营销策划。
2、营销策划最重要的是“要有独创性和新奇性”,也就是说要有创意,有创意的策划才能称之为成功的营销策划。
3、营销策划都是为了品牌的发展而设计的,它必须对品牌形象的长期建设有利才算成功。
4、一项成功的营销策划应既注重了企业销售行为,又注重了企业的社会价值,能够很好地将两者结合的策划,才是成功的策划。
5、成功的营销策划,应“符合国情”,应考虑到“群众能不能接受”等问题。
究竟谁是谁非呢?论辩这一话题并不是设有背景的,的的确确,在中国的营销策划界存在着一种怪现象,一个案例“成功”了,正面歌颂的、宣传的、渲染的比较多,一个案例“失败”了,却很少去反思不成功之处、警醒之处。更令人不解的是,有人为一些有明显败笔的营销策划唱赞歌,而且还得出一些令人气愤的“策划结论”,作为一个多年从事营销及策划工作的人士,我觉得有话要说,觉得应该将一些国际上公认的营销策划基本原则搬出来,为策划人一晒。
二、双赢原则——说说“小雨点”与“四不像”的策划
《中国经营报》组织有关人士把某先生策划的“紧急寻找小雨点”评为1997年最佳策划。有人回忆起1994年9月的小西“四不像”策划,(在一本名为《XX智业》的书中亦为山西“四不像”策划强烈鸣不平)。据说这两个策划有许多相似之处(具体详见《广告导报》总第147期,1月21日赵加积先生的文章《创意与欺骗半步之遥》),而结果却大相径庭,一个获最佳策划奖,一个却被处罚5000元,中国的事真有戏剧性。
如何看待这两个知名的策划呢?我们不妨再举两个极端的例子。1995年12月14日,山东沽河酒在青岛某商场门前搞促销,学茅台酒摔酒瓶名扬天下的作法,当场在商场门前摔破50瓶酒,许多人目睹了企业的这一“盛举”,纷纷指责企业不讲社会道德。另一个例子,1996—1997年,中国工商总局注销了“老娘豆腐”、“小蜜糖”、“九姨太”、“泡妞”等明显与社会道德相违背的注册商标,这些商标被广州一家刊物评为“十大恶心”。
举这些例子,无非是在说明一个营销策划的创意要不要一个“度”,但这个度如何把握?
被评为最佳策划的“紧急寻找小雨点”真是当之无愧的“最佳策划”吗?有没有感觉出来这一策划中失误之处?
提出这一问题,我们必须先说一说营销策划的一个重要原则——双赢原则。
所谓双赢原则,就是指在进行营销策划时不能只追求其新奇、独创性,追求其轰动效应,追求其促销价值,而忘记了营销策划的社会影响性,它要求企业不能利用、欺骗、吓唬、威胁消费者,而是企业赢、消费者更要赢。凡是利用了消费者的善良、好奇、文化素质不高等来达到自己策划的目的的,最终不能看成一个“好”策划!
巨人保健品的广告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巨人公司以“大手笔”(北京某一学院教授说巨人的广告做得真好,真大气!足见世间糊涂之人绝非“沽河酒”的摔瓶人)推出的系列广告《巨人大行动》,以整版的篇幅推出了飞机、大炮、炸弹、猛虎、皮靴……等等骇人的广告,以为“气势磅礴”就可以“吓”得消费者“手软”,抢购巨人保健品,但实际上,消费者就是“只爱红装不爱武装”,偏偏不信这个邪,国家工商总局判定《巨大行动》广告为违法广告,结束了巨人的闹剧,巨人的失败,深刻地说明企业追求短时效果的策划是不会有什么“特别甜的果子吃”!回头来说,“X急寻X小Y点”的策划,在我看来,尽管它没有发展到像巨人保健品、沽河酒那么严重地失误,但这一策划在某一程度上仍是违反了“双赢”的原则。这就是它“利用了北京市民的善良”,某先生和不少真诚善良的北京人开了一个“玩笑”。这一策划在北京等地受到很高评价,事后北京的媒体纷纷赞扬并报道,“连广告大腕人也大加赞扬”。我觉得这可能不完全符合实情,我在北京,就有媒介朋友和一些做人相当认真和真诚的朋友就觉得自己被耍了,思前想后觉得这一“寻人活动”真有些“无聊”。是啊,那些真切地为“小Y点父母”着急的人们,当得知不过是个广告游戏时,他们该是怎么样的一种心理?您是否觉得有点像过“愚人节”呢?一个宽以待人的人可能一笑了之,一个得到回礼的人只是心理有点平衡,一个较真的人可能有点生气……至于这一品牌对他们有多么深刻,多么优良的印象,对这一产品长期占据北京市场有多少益处,倒是无人去管了。
至于山西“四不像”的策划,更是一个失败到家的广告策划,利用恐惧、威吓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广告策划一旦脱离了当地的人文环境,不顾目标消费群是否能接受,不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只想一味地制造轰动效应,到底只能是被消费者所唾弃。而有的人不去从策划本身找问题,而是扣上“山西人的封闭观念”,山西人“娘子关意识”、“抑制广告文化的发展”等大帽子,也实在令吾辈难以接受。
有人把中国广告的败北嘎纳,看成是中国广告文化的落后,我并不这样认为。我倒觉得,我们真的没有必要有那么重的“嘎纳情结”,认认真真根据中国的实情,搞好广告创意,为企业好好服务,才是最重要的。
三、双赢原则抹杀了创意吗
有人会说,像你这样说,要双赢,那么许多伟大的、具有独创性的新奇创意不就被抹杀了吗?
事实是怎么样的呢?看一下以下几个案例,我们就明白了成功的创意是什么!
案例一:“我们要回家”
70年代,由于中东战争,美国保护以色列,阿拉伯的恐怖组织经常袭击美国航空公司飞往希腊的航班,美国公民一度不敢乘坐飞机到希腊旅游(到希腊旅游的美国公民比例较大),以至沉重打击了希腊的旅游业。希腊政府为挽救国家的旅游业,找到美国最伟大的广告人乔治"路易斯,但给予的广告费用非常有限,乔治认真考虑了一番,创作出了公关广告策划史上的经典之作——“我们要回家”。
乔治找到社会各界的名流,如艺术家、科学家、歌星等,以大家齐心协助挽救民主发源地——希腊为由,说服他们免费刊登照片,为希腊作广告,并签名号召社会各界来关心和挽救人类民主的家园——希腊。广告以“我们要回家,回希腊,我们民主的家园”打出,在国内几种杂志上一经登出,引起轰动,人们纷纷响应,到希腊旅游一时成为时尚,这次策划不仅消除了人们的恐惧心理,更使希腊旅游收入直线上升。
这是一个营销双赢的典型案例,通过这则广告,希腊国家旅游业收入显著提高,卖方赢得成功,参加旅游的美国公民也享受了希腊古老文明的美丽风光,看到民主的发源地,并为“捍卫民主”尽了一份力,内心也是十分高兴。
案例二:“太一工程”
杭州华立集团太一奶就要在杭城上市,娃哈哈的产地就在杭州,当然是霸主地位,太一奶要挑战娃哈哈赢得一块市场份额显然不易。孔繁任先生策划了著名的“太一工程——小学生在想什么?”的大型社会调查活动,这一活动不仅巧妙地亲和了目标消费群,而且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问卷出来后,有关“孩子想什么”的话题成为媒介追踪报道的热点,一时间满街争说“太一工程”,配合广告与促销,产品迅速占领市场,抢夺到了应有的市场份额。这又是一个极好地体现双赢原则的案例。
以上几个案例可以看出,坚持双赢原则,根本不存在“抹杀创意”之说,而是可以创意出效果更惊人、更震撼、更能赢得民心的好策划来。我们既希望创意无限,打破常规,同时又要求创意有度,不可天马行空,只求轰动。
四、双赢与品牌形象
其实任何一个品牌要屹立数年、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不倒,都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任何一个广告活动,都是品牌形象长期投资的一部分”,所以品牌不是因一时的轰动就能打响并塑造起来,这只是某些企业家的梦想,也是个别企划人所要鼓吹的“策划万能论”。坚持双赢就是坚持品牌创建的长期化,坚持双赢就是坚持策划的科学性、理性,坚持对消费者的理解、挚爱与亲和,品牌形象,就是在点滴的心血积累中成长起来。国内的一些策划人给企业展示了策划太多美好的一面,而忽视了策划中风险的一面,所以注重目标消费群的调查,从品牌定位入手,制定品牌发展的战略规划,处理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发展的重大问题,搞好扎扎实实的营销组合策略,以杰出的广告、公关、促销创意创造品牌的价值,中国的策划人才会真正被广泛地尊重,我想这样中国的名牌一定会耀眼于全世界!
文章发表后,叶茂中有些“火”了,而且大动“肝火”!某年年底,长沙广告协会组织一场“头脑风暴”营销演讲会。主办单位邀请了我,北京某学院一位教授,叶茂中也在邀请之列。报纸广告、电视广告已出街了,我喜滋滋地等待着去演讲,精心准备了一些讲稿。对方打了几次电话,发出邀请函。就在开讲前几日,我突然收到对方的传真,告知我由于长沙出现下岗职工种种冲击政府的事件,此次“头脑风暴”演讲会被有关部门取消云云。我想取消就取消吧,也没有多想,但是没过几天,长沙的几个企业家打电话来说:听说你身体不舒服,没来长沙?我们本来是来想听你的课,结果你没来,我们挺失望哦……我傻了眼,原来会议如期召开,并未取消!!全世界人民都知道,就我一个人不知道。
我向知情人打听,原来叶茂中对我实在愤恨,向组委会提出“如果朱玉童来,我一定不来!!”组委会很难办,反复权衡,觉得朱玉童可以得罪,而大师不能得罪,于是编个谎言“弃朱保叶”。后来据说大师本已和我说好了,不要发表此文,我偏要发,结果惹怒了他。
此事我觉得真可笑,诺大的策划界,所谓的策划高人,怎么就经不起批评?怎么如此小心眼?如果一个行业都是神话与颂歌,这个行业就不能健康发展,就不可能长久地走下去。任何营销策划都有深具风险的一面,为什么容不得别人的批评?为什么硬把自己往“神仙皇帝”的方向去发展呢?这对自己有好处吗?“欢迎批评”是一种开明,是一种民主,是一种科学,只有这样,策划业才不会走向危险之路,这个行业才不会被唾弃。这个行业呼唤批评的声音。1999年我一不小心又写一篇文章《说出心里话》(广告人话多,从我的文章中即可看出)。此次得罪更多的人。
此文原标题:《文人相轻“窝里斗”》
作者:朱玉童,电子邮件:caina196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