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营销专业搜索
相 关 文 章
最 新 文 章
- [品牌诊断]-麦斯威尔,最走心的浪漫撤
- [品牌诊断]-“天鹅可飞,孔雀难鸣”—
- [品牌战略]-也谈品牌战略架构
- [营销策划]-湖北“秘源玛卡酒项目”操
- [品牌战略]-品牌定位,你是要做自己?
- [品牌诊断]-浅析奇瑞路虎品牌架构设计
- [营销诊所]-我在营销上犯过的四大错误
- [营销策划]-华丽转身的“新希望”:互
- [营销策划]-营销策划中的策略定义
- [品牌攻略]-15年关于新品牌的六场“
- [市场纵横]-消费认知的“破与立”
- [营销策划]-营销中不同角度观察消费者
- [品牌攻略]-工业品企业为什么需要品牌
- [品牌攻略]-大品牌时代的10个“不要
- [营销策划]-别把营销策划玩成益智游戏
- [营销策划]-中国传统企业在大互联时代
- [品牌攻略]-让消费者参演你的品牌故事
- [营销策划]-当下营销乱象
- [营销策划]-工业品营销,你喊错人了!
- [品牌攻略]-做品牌千万别做小三
当前位置:中国广告人网站--->品牌营销栏目--->品牌攻略-->详细内容
中外品牌互博何时守的云开——中国品牌建设之路:任重而道远(1)
作者:赵迪 日期:2008-7-30 字体:[大] [中] [小]
-
21世纪的组织只有依靠品牌竞争了,因为除此以外他们一无所有。——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
在现代社会中,著名品牌早已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商业信任,而是演变为一种信念或文化的象征。——摘自《品牌的自信》
1987年,有个叫王良星的人,拿着打工辛苦赚来的1万元钱,买了几台缝纫机,雇了几名工人,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当时由于市场产品短缺,加上王良星生产的衣服价格便宜,产品销路很好,当年王良星赚了18万。第二年王良星进行了扩大再生产,这年赚了88万。
与利郎相比,许多企业就没这么幸运了。我国改革开放后,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可是能像“利郎”这样把品牌做大的企业却不是很多,尤其是走向国际化的中国自主品牌就更少。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品牌建设之路,有欣喜也有忧虑。欣喜的是中国企业家们对品牌不重视的观念已在转变;忧虑的是没有品牌背景下的许多中小企业生存艰难。实践证明,中国品牌的崛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不仅要靠企业的品牌战略,也需要政府和民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悄然倒下的老品牌
中国品牌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仍然引人反思。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城乡的年轻人结婚都要备好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当时,上海牌手表、永久牌自行车、凤凰牌缝纫机因为具有品牌效应,成为抢手货。但那时商品不是很充分,厂家对品牌维护重视程度不够,致使这样的老牌子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很快就倒下了。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开放程度大大提高,多方面取消了对外国投资的限制,外国资本便趁机进入我国。当时跨国企业通常会选择与中国本土企业合资而进入中国。对于品牌价值较大的本土企业,外商一般不会买断其所有权,而是以较少的资金买断其使用权。合资后,外商利用自己的控股决策权,有意把中方品牌安排在低档产品上,或干脆将中方品牌弃之不用,同时大力培育外方品牌,形成“洋品牌”冲击波。像大众、宝洁等品牌就是这样被培育起来的。
在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初期,中方企业出于缺乏资金、管理经验和技术的现实状况,渴望与外企在合作中获得发展。但在合资过程中,大部分中方企业没有品牌保护意识,从而导致自主品牌流失。中方品牌在合资后几年不用,就会逐渐被消费者淡忘而销声匿迹。当年在电视上很火的沙市日化“活力28”洗衣粉,曾是一度排在全国前两位的洗涤用品名牌,出于想发展壮大的初衷,它与德国汉高集团合资。后来,汉高逐渐在经营权上占据主导地位,以“活力28”品牌萎缩为由,将其搁置起来。几年前“活力28”已完全退出市场。有过同样遭遇的还有“熊猫洗衣粉”、“乐凯胶卷”、“扬子冰箱”、“美加净”等品牌。更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合资变独资”案例频繁发生。宝洁公司从1988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步步主导了中国日化消费品市场,并在2004年与合作16年的中方伙伴分道扬镳,实现了独资。
北京大学“中国品牌领袖”高层项目办公室吕副主任认为,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我国在自主品牌的建设上走过了一个从不重视到重视的过程,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市场竞争加剧,说到底也是品牌竞争的加剧。品牌的崛起与企业的战略密不可分,而相当多的企业对自己的战略目标与方向不是很明确,不懂得企业的品牌战略,单从市场推广和广告宣传等战术层面来思考品牌经营,结果难以使品牌真正崛起。目前,中国企业必须由产品经营型迅速转变成品牌经营型,建立以品牌建设为中心的全新运作模式,才能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这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也是中国企业长久生存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