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广告人网站--->品牌营销栏目--->品牌攻略-->详细内容
喝汇源果汁,走“跑龙套”之路?(3)
作者:刘泳华 日期:2008-9-8 字体:[大] [中] [小]
-
中国大舞台:根治“跑龙套”须“亲民”政策
汇源事件让人不由想起三年前凯雷并购徐工一案,由于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的激烈反对并撰写了一系列“声讨檄文”,此案在三年跋涉后终于在今年7月宣布收购失败,从而避免了徐工机械“改姓”的厄运,也促使商务部出台了反垄断等外资并购新规。
向文波的反对固然有其自身利益的考虑,但是凯雷并购徐工影响到了涉及国家安全的机械工业,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此次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却并未涉及国家安全,至于反垄断的调查,如果人家成心要并购,似乎总能找到可以支撑的数据。
朱新礼是民营企业家,但本质上是一个生意人,他与柳传志、张瑞敏他们有本质的区别,所以汇源也不可能像联想和海尔一样得到那么多的政府支持,而只能像史玉柱一样自寻出路。同样是经营企业,联想可以收购IBM的PC业务,史玉柱却只能自筹奖金还债。所以朱新礼累了,虽然舍不得,但还是忍痛把“儿子”卖了,因为他已无力为“儿子”谋求更多的发展。而事实上,朱新礼的汇源已经成功地开发了果汁这一细分市场,试想5年前、8年前哪个中国人有喝果汁的习惯?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然而当改革开放走过了三十年,当“中国大舞台”越来越大时,曾经风光无限的民族品牌都沦为“跑龙套”的边缘角色,而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外来和尚”摇身一变,都成了花旦、主角、名角,不得不说是多年来引进外资的一大败笔。
要根治民族品牌的“跑龙套”现象,虽然离不开企业家的长远意识,但更离不开国家的政策保护与扶持。上海饮料行业协会秘书长刘玉兰表示,资本力量薄弱是民族品牌在市场中处境艰难的症结所在,“希望国家能够通过政策导向,给几近覆没的民族品牌留一点希望。”
特别是去年以来,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物流成本急剧上涨,导致众多民营企业无法与国际大资本相抗衡,最后只能靠出卖自己的无形资产来维持企业继续运转。还有成千上万的民营企业,则是过着诚惶诚恐的日子,担心国家政策哪一天会突然变化,担心自己的企业哪一天突然不再归自己所有,试问,这样的企业、这样的企业老板会有长远的品牌意识吗?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事件无论结果如何,都只是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冰山一角。透过这件事我们更应该反思:在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究竟有多大?何时才能结束水泊梁山“招安”悲剧的重演?
呼唤市场经济的“亲民”政策,而不是“国有至上”论。
刘泳华,资深品牌公关顾问,历任记者、政府公务员、上市公司企划经理、公关顾问、客户总监等职位,对IT、汽车、快速消费品、自然垄断等行业的品牌推广有深入研究,曾服务NOKIA、中国石化、中国移动、中国南方电网、上海大众等国内外众多500强客户。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Msn: liuyonghua7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