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广告人网站--->媒介宝库栏目--->媒体杂谈-->详细内容
中国媒体商业化的隐忧(2)
作者:肖彬 日期:2009-1-4 字体:[大] [中] [小]
-
3、4媒体被受众低俗兴趣引导又误导受众
媒体凭借自己公开化的优势,将公众的低俗心理放大后转化为报道来引导公众。受众的低级需求为媒体的奋斗指明了方向。为了将与这些需求相适应的内容放大许多倍后展现出来,以最大的优势吸引受众,媒体更倾向于制造轰动效应:抓住公众心理,制造并全力打造时尚。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媒体群聚这些人为的时尚,公众不谈都不行,这些即兴时尚成为一个划分身份和心态的标识。于是公众便在媒体的引导下对媚俗的事物津津乐道。
媒体发展受到政府、公众情绪、商业压力、发行量、广告商等多重力量的制约,注定了它商业化的缘由的复杂性。
4中国媒体商业化带来的危害
我国媒体在商业化的进程中渐渐改变了之前扮演的传统媒介角色,大量偏离新闻理念和基本原则的坏新闻涌现。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4、1新闻报道的引导启示功能退化
在商业化环境下,媒体报道越来越强调时效性,不是讲求最恰当的时机,而是追求最快的报道速度,结果是报道越来越简单化,越来越浮于表面现象,不去探究新闻背后的真相和事情发展必然规律。为了追求时效性和低成本,媒体往往没有耐性也不愿投入很多精力用于完完整整地报道一篇新闻,很多新闻报道只讲究发生时的轰动效应,结果是什么往往没了下文。感性化使媒体的报道栩栩如生、撼动心灵却无法从中得出如何面对社会问题,该采取何种应变措施,让我们的生活停滞在“当前、最新”的一维世界中。
没有深度、流于形式的媒体的社会功能逐渐削弱,其引导和启示功能逐渐退化。受众本应跟着媒体的引导,关心国家大事,关心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如住房、就业、教育、就医、交通安全、人民健康、环境保护等问题,但是受众先是用最低级、最原始的生理需求影响了媒体的主要航向,反过来,为了吸引受众,媒体就只好投其所好,跟着受众走,变得更加被动,丧失了原本对受众的引导和启示功能。
4、2误导受众远离现实的真相
铺天盖地的娱乐报道、各类产品、服务的广告,让受众误以为自己的需求就是物质生活。关心的是和自己豪不相干的明星生活,对真正跟自己有关的世界却显得相当陌生。现代生活中,尤其是年轻人多是追求个性,追求倍受瞩目的感觉,往往对政治民主、社会公正、经济发展等大的议题不感兴趣,觉得这些都是离自己很遥远的事情。媒体对我们身边的疾病、污染,缺水,干旱,沙漠化等严重问题关注的太少,受众也愿意在媒体设定的与满足人民的知情权不相干的“热点事件”中继续沉迷。
4、3 虚假广告削弱媒体公信力
消费者常常不自觉地根据媒体的诚信级别来判断它们提供的广告产品是否可信,越是级别高,越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购买欲。对产品缺乏辨别力的消费者出于对媒体的信任,把媒体从业人员当作虚假广告的滤网。遗憾的是电视节目中播出的难以计数的广告,又有哪一样产品或服务,一经播报,就被所有受众真心接受,不产生怀疑的?李希光在接受广州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公信力就是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如果人民群众开始不相信、怀疑我们的媒体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将得不到保证,如果人民群众连我们的大众传媒都不相信了,那还能相信谁呢?又怎能期望建立一个诚信的社会呢?
4、4负面报道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
媒体的负面报道会让公众对自己所处的环境缺乏一种安全感。特别是对未成年人危害巨大。例如,媒体为了制造轰动效应,通过设置“案情追踪”等栏目,通过对犯罪活动惟妙惟肖的情景再现,对很多凶杀场面集中进行连篇累牍的报道,让公众误以为整个社会都潜伏着一种危险信号,缺乏安全感,让公众生活在自己依据媒体传达的信息营造出的恐怖氛围中,更是在未成年人心底留下阴影。有的孩子变得胆小怕事,更有的孩子模仿血腥暴力的情节,从而走上了犯罪的歧途。还有各类娱乐、选秀节目的影响,让有着绚丽多彩梦想的青少年沉醉于不着实际的幻想中,忽略了自身真才实学的塑造。
5、抑制媒体商业化不良倾向的对策
中国媒体商业化进程越来越快,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在肯定商业化为我国媒体发展带来的可喜变化时,我们也不能对那些负面影响熟视无睹。这就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引导我国媒体朝着健康的商业化道路发展,最大发挥我国媒体的社会功能,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服务。
5、1加强“法治”力度
完善新闻法规,建立有执行能力的监督机制,并保持其独立和权威,保证法律的贯彻落实,让媒体接受社会舆论和社会组织客观、公正、广泛的监督。由于目前缺乏专门的新闻法,对大众传媒过度商业化的限制就陷入了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只能要么援引党规加以政治性限制,要么参照一般经济法规加以经济制裁或约束,问题是这种干预手段往往是违背新闻规律的。(5)“新闻事业发展步入正轨”呼唤合适的法律标准。
5、2加强媒体自律意识
媒体报道的大量新闻,其报道质量并不取决于主管部门和政策的限制,最终还是取决于编辑和记者的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所以只有采编人员提高自身修养,摆正心态,从新闻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对新闻价值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对事实进行精深透视,在翔实地报道事件同时,对事件作出客观、准确的分析和解释。尤其是面对敏感、引起人们疑虑的重大事件,要保持冷静,不参与社会热点的炒作,坦率、真诚地告诉受众事实是什么样子,然后揭示这一事件的内幕和可能发生的异变,而不是孤立地诉说概念,理智的引导社会舆论,做好社会价值导向的引导者。
5、3完善记者保障制度
给记者一点保障,而不是随处可见的压力,不只在生活方面,还要拥有话语权。2003年中国最大的网站新浪网在其新浪传媒频道里,通过网上问卷调查了《媒体从业人员工作生活状况调查》。这项调查表明,中国有近百万新闻工作者或者媒体从业人,其中43%的这类人群没有任何劳动合同,没有工资、没有工作证、没有记者证、没有社会保障。有的干了半年,也没有人发给他工钱。其生活和工作的窘境不比那些打工的民工好多少。调查显示,他们中享受病假的占10%、享受产假的占7%。(6)在这样一个环境里,记者疲于奔命,工作幸苦,很难想象,连自己生活都不能保障的人,能做出来公正、真实的新闻来。
5、4培养公众的媒介素养
“解铃还须系铃人”,在将媒体引上正轨方面,公众同样也是责无旁贷。媒体是循着公众的心理需求走上商业化道路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在目前媒体的发展过程中依然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所以,如果公众提高自身素质,带着批判的眼光审视媒体奉上的信息,拒绝那些媚俗、注重感官刺激的浅层次的节目和报道,那么,没有市场的产品想必也是走不远的,媒体自然也会随着公众的审美眼光变化而改变。这样整个社会形成合力,扭转媒体目前畸形发展的局势不是难事。
结语
毋庸置疑,媒体的商业化运作,让媒体之间有了竞争,促进了媒体自身的发展,这是符合市场规律的。正是由于媒体的商业化,使得我们能听到多元的思想、倾向、趣味的表达,使得每种声音都不足以压倒其它声音,不同思想、趣味、倾向的竞争维持了人类精神生态的健康环境。从这点看来,商业化的媒体市场并不是思想观念多元化的坟墓,相反是人类表达自由的保护神和催化剂。
然而,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商业化的媒体市场上,纯粹为利益所驱动的媒体必然会在利益的驱动下,伤害新闻自由、引导受众的不良品味,甚至成为专制的声音出版口。这是我们始终无法否认的。
在媒体越来越商业化的今天,媒体更需要维护自身的主要功能——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实现舆论监督。新闻从业人员更需要坚持新闻真实性、准确性、平衡性的根本原则。我们一再强调,真正的、完全不受约束的新闻自由是不会也不可能存在的,我们所希望的,就是尽可能在媒介自律的情况下,获得尽可能多的获取信息、自由表达、广泛传播的权利。
本文所探讨的,并不是一个绝对的结果,只是希望通过对媒体商业化与新闻社会功能关系的剖析,让人们对媒体商业化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从而在推进媒体商业化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其有利于新闻自由的一面,抑制不利之处,扬长避短,希望能有所裨益。
本人才疏学浅,文中难免有考虑不周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和学者给予指正。
注释:
(1)李希光:《转型中的新闻学 》,1版,3页 ,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5
(2)禹建强:《传媒市场化的陷阱》,1版,185页,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3)李希光:《转型中的新闻学 》,1版,23页 ,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5
(4)李希光:《转型中的新闻学 》,1版,11页 ,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5
(5)任 镝:《浅论我国网络媒体商业化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
(6)李希光:《转型中的新闻学 》,1版,55页 ,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5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2)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3)李良荣:《新闻学概论》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4)李希光:《新闻学核心》,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年
(5)李希光:《转型中的新闻学 》1版,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
(6)禹建强:《传媒市场化的陷阱》,1版,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7)孙静惟:《初为记者》,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8)[美]斯坦利 巴兰等:《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9)尹隆,《媒体MBA:报业广告经营理论与实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10)周伟,赵曙光等,《媒体前沿报告:一个行业的变革全景和未来走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
致谢
本论文是在我的导师臧丽娜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写论文期间,导师对我的课题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并针对我的课题方向,提出她独到的见解和特殊的指导方法,使我在很多地方都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从而顺利解决了课题中所遇到的很多难题。本课题取得的每一步进展都凝聚着导师的心血。在此,对臧老师致以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肖彬,品牌策划人、自由撰稿人。曾在报社、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从事记者编辑工作。对企业文化创建、CIS系统导入、品牌传播有着独到的认识,有汽车、地产、银行、食品、家纺等多个行业成功案例。迷恋读书,热爱工作,喜欢旅行,曾在北京、上海、青岛、杭州等地游荡,现居济南,独身一人,与泉为伴。 QQ:705235038 信箱:xiaobin086@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