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营销咨询乱象
- ·我看策划与咨询
- ·作业体系,对智业咨询策划类公司
- ·营销策划公司需要注重咨询的导向
- ·Atroot管理咨询平面广告
- ·成长性品牌如何选择合适的营销咨
- ·中小品牌如何选择合适的营销咨询
- ·论当今咨询创意界的虎头蛇尾和蛇
- ·营销咨询的进化论:人型
- ·咨询高手必是快手
- ·Acerca营养和体育咨询平面
- ·瑞驰景田有机肥项目咨询手记
- ·营销咨询公司的三本账
- ·营销咨询的七种死法(下):内伤
- ·营销咨询的七种死法(上):外伤
- ·营销咨询师的恍惚(三):生存与
- ·营销咨询师的恍惚(二):专业与
- ·营销咨询师的恍惚(一):业绩与
- ·本土咨询公司,必须换跑道
- ·营销咨询师的春天里
- ·营销咨询师的“三业”
- ·广告、品牌、营销-咨询策划的三
- ·咨询策划人的四种专业能力
- ·咨询师,要学入殓师
- ·咨询策划人:看透骗局,永远跟党
- ·咨询公司的四个绑架
- ·营销咨询业,该端正心态了!
- ·咨询师必须秉乘道义和良心
- ·正论中国咨询与企业之关系
- ·咨询业何以陷入困局
- ·广告界疯言疯语
- ·为什么咨询饱受质疑:什么是成功
- ·营销咨询公司如何与网络结合
- ·企业与咨询是恋爱不是较量
- ·关于营销咨询的几个思考
..
当前位置:中国广告人网站>创意策划>广告杂烩>详细内容
咨询碎片:回眸“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岁月(1)
作者:严世华 时间:2009-10-10 字体:[大] [中] [小]
-
这句诗,出自唐朝大诗人刘禹锡,全句为“千淘万漉(过滤)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咨询行业也正像这句诗形容的那样,其辛苦程度外人是很难理解的,我们做业务要遭遇“三部曲”:请来时尊为大爷; 干活时当成长工; 结账时视为讨债。换句话说有“三难”:一是界定难,大多数企业把咨询当成保姆,恨不得连夫妻打架也叫你劝; 二是执行难,你的方案做的再好他不去落实,反过来却嫌你策划的不成功; 三是收账难, 老板什么都可以答应, 但什么都等于没说。因为你的客户就是老板,他们个个都是“鬼子六”的人精,一不留神会被他们“策划”
不过,干咨询还是苦中有乐的。但必须要经历“吹尽狂沙始到金”的过程……
●要, 我就多给;不要, 就一点儿也不给
司机小王真有点儿搞不懂,“老爷子”凌晨5点多就催他备车。还要亲自出马,专程赶往200多公里以外的青岛机场去接一个人。
“什么重要人物?”小王暗自嘀咕着。过去像这类送往接迎客人的活儿,从来都是他一人去办了。在他的记忆里,“老爷子”如此起个大早、亲临大驾还未曾有过。
凌晨6点整,汽车上路。汽车急驰在辽阔的昌潍大平原上,小王偷偷从后视镜里窥视了一眼“老爷子”:哎!怎么这么兴奋?60多岁的人起那么早,可连点儿困意都没有。他在想什么呢?这位“老爷子”,是山东省一家民营国际健康集团的董事长。此时时刻,他人虽然坐在自己这辆舒适而豪华的棕色凌志轿车里,脑子却像过电影般地一幕幕回到过去那段辛酸创业的岁月之中……
八十年代末,他以一个县医院内科医生的身份,怀揣一份专治呼吸道顽症的秘方,带着5个人在来到这座城市,办了个研究所。万事开头难。最难的是,医生出身的他只懂治病不会经营。几年下来,他的研究所很快就陷入了“吃了上顿,无下顿”的困境,正万般无奈之际,他遇到一个人-----此人就是即将从北京飞来的我……
“快到了吗?”“老爷子”突然问小王:
“快了,快了,15分钟后到达青岛机场”。
……他还清楚地记得,当年乘研究所那辆破面包车与我在北京初次见面时的情景。这时的我从北京一所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国家机关从事政策法规工作,又因精采的调研报告受国务委员批示表彰,调入一家中央大报作新闻部记者。此间采写了大量经济类的财经报道,受到“老爷子”的关注,使他萌生了赴京求助的念头。他原以为,记者都神通广大,会为他融资借贷解决些燃眉之急。可我听完了他的诉苦,说了句:“您这是捧着金饭碗在要饭呢”!
随后,送给他比钱更重要的“一策”:以治病换宣传,用低成本新闻报道启动需求市场。很快,又为他召开了30多家中央媒体记者并带亲友病人参加的“现场诊治会”。百闻不如一见,他手到病除的医术即刻引起了轰动,记者们敏锐地感到:这就是新闻!“诊治会”结束后他回到北京最廉价昏暗的地下室旅店还没住上几天,就收到研究所发来的火急电报催他火速赶回-----因为他那小小的路边门诊店的门,已被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几百号患者挤破了,药也卖疯了!甚至还有一家河南农民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报道,连夜赶火车到北京把病人抬到了电台大门口……
引发这一切的是我“那一策”----“诊治会”,它形成几十家中央媒体“地毯式轮番轰炸”的连续报道冲击波,一夜间传遍大江南北。
“老爷子”被这突如其来的滚滚财源,搞得措手不及。真应了“钱,就像兔子进窝,你不要都不行”这句老话,光是向全国各地邮寄药品,有时一天竟收到汇款达30多万元……
有了钱,“老爷子”开始财大气粗起来,先是送两个儿子去美国留学,又鸟枪换炮买了凌志、奥迪等豪华轿车,还操起了“大哥大”……
5年后,“老爷子”又一次赴北京找到我。当时我对他的企业以后发展战略策划了“第二策”:“您从事的不是一个医疗行业,而是市场空间更为广阔的健康产业。是产业,就应当以产业的目标与规模来运作。产业一旦形成,您的‘米’很快就会滚滚而下,赶快‘造碗’、‘造桶’,等着接‘米’吧!”于是,在掘出了“第一桶金”之后,他立刻拿出二千多万在全国率先建起规模最大、最专业的呼吸道专科医疗大厦,该他发大财, 刚盖成大厦就赶上当地举办国际风筝节, 来了大批的国外患者; 我叫他采取联营的方式与全国上千家医院设立了联合门诊,又通过我的牵线将药品打入了东南亚市场。他的事业也随之以每年300%的速率递增。不到5年的时间,已“鸟枪换炮”发展成为围绕健康产业大发展的拥有医院、药厂、疗养院、健身房、外贸公司等18个分公司的国际集团,资产达几个亿。为此,至今他办公室里还挂着我当年送予的警言条幅:“取乎上,得乎中;取乎中,得乎下;取乎下,得乎无。”
现在他急于见到我,想听听自己集团正准备迈向下一个台阶时“第三策”的高见!
我徐徐从下飞机的人流中走出。“老爷子”连忙迎上前去抢下我手中的公文包。司机小王欲夺下来却被“老爷子”推开了。小王心里又犯嘀咕了:您也真是的,一个亿万富翁当着众人之面去为这么个人拎包,真让人搞不懂!不过,这位我似乎在哪见过,在哪呢?
很快,当汽车回到集团大厦后,“老爷子”特地把我带到贴着他与当初几位创业元老一起合影的照片栏时,小王顿时明白了---噢,真是高人不露相啊!
“老爷子”把我安排在自己专科医疗大厦的外宾套房里,我们已经有4年未见了,有谈不完的话,又不知从何谈起。但彼此都知道眼下该谈什么。不过很多时候是:我说,“老爷子”听。我拿出“老爷子”当年送给的翡翠烟嘴,点燃了一只烟,微笑着说:“我刚才进这幢大楼时注意到,比起当年,管理更规范了,服务更标准了,但又更缺乏人性味了。”这是我的谈话特点,从小处落笔,然后又从大势着眼。
“怎么干!你说吧!”“老爷子”好像又找到了当年创业时的感觉,竟激动起来……
我边说边打开手提箱,从里面拿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第三策”方案,不紧不慢地说:“我们先从人性化服务第一定律入手,叫‘要就多给,不要一点儿也别给’!再开始全面导入CS(顾客满意)经营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