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营销专业搜索
相 关 文 章
- -“低钠盐”市场推广实录
- -传统企业如何做好网络品牌推广?
- -品类策略:品牌推广与品类推广
- -确保新产品成功推广的“步骤”
- -潜在客户的心智模式分析及推广策略
- -家居企业品牌推广的四大短板
- -2013年民营医院品牌营销推广策
- -娱乐营销——卤味行业推广新思路
- -区域主管啤酒市场操盘技能必备手册
- -世纪阳光太阳能的祈福文化及品牌推
- -汉波红枣浓浆品牌推广案
- -晶采美目系列产品西安市场推广实录
- -弱势品牌新品推广之非常规战术应用
- -如何低成本快速实现销售推广和品牌
- -品牌推广的节奏把握
- -中国本草洗发水品牌推广误区
- -净水器工程市场操作策略(5)工程
- -实战论坛:浅谈本土品牌实效推广攻
- -品牌推广的有效途径
- -Hello-C:娃哈哈新品推广滑
最 新 文 章
- [品牌诊断]-麦斯威尔,最走心的浪漫撤
- [品牌诊断]-“天鹅可飞,孔雀难鸣”—
- [品牌战略]-也谈品牌战略架构
- [营销策划]-湖北“秘源玛卡酒项目”操
- [品牌战略]-品牌定位,你是要做自己?
- [品牌诊断]-浅析奇瑞路虎品牌架构设计
- [营销诊所]-我在营销上犯过的四大错误
- [营销策划]-华丽转身的“新希望”:互
- [营销策划]-营销策划中的策略定义
- [品牌攻略]-15年关于新品牌的六场“
- [市场纵横]-消费认知的“破与立”
- [营销策划]-营销中不同角度观察消费者
- [品牌攻略]-工业品企业为什么需要品牌
- [品牌攻略]-大品牌时代的10个“不要
- [营销策划]-别把营销策划玩成益智游戏
- [营销策划]-中国传统企业在大互联时代
- [品牌攻略]-让消费者参演你的品牌故事
- [营销策划]-当下营销乱象
- [营销策划]-工业品营销,你喊错人了!
- [品牌攻略]-做品牌千万别做小三
当前位置:中国广告人网站--->品牌营销栏目--->营销诊所-->详细内容
Hello-C推广失利的揭秘
作者:李临春 日期:2010-6-5 字体:[大] [中] [小]
-
新品推广是企业的跃点和畏点
产品是企业生命的载体,产品畅销与否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已经解决了生存问题的企业要想跨跃新的台阶,往往是需要有新品推广做支撑的。所以一流企业和正在向一流迈进的企业,永远都是靠不断推广新品来实现的。
市场竞争是残酷的,消费者是挑剔的,产品不会因为以前得到过消费者的宠爱,就永远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因此,不断开发研制适应消费者需求变化的新产品,是一个企业不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汽车发展迅速的中国,仅在09年上海车展上,就
一个企业能否持续不断地上台阶,推广新产品成为决定性因素。国内一流饮料企业娃哈哈,最初的产品“儿童营养液”伴它走过10亿的销售,后来推广成功AD钙奶后,销售超过20亿;纯净水的推广成功让销售达到40亿;非常可乐的推广让销售站到了60亿的平台;茶饮料的推广成功推动销售超80亿;后来营养快线、爽歪歪的爆发,让娃哈哈的销售跨过了300亿。娃哈哈的新品推广,生动展示了一个企业从小到大的发展之路。
成功的案例展示了美丽的宏图。但是,新品推广也成为了很多企业不可跨越的障碍。因为新品推广的费用巨大,在推广初期,全部的费用都需要用老品产出的利润来支撑。特别是对中小企业来说,一旦推广不成功,将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前途。
据统计:在中国,平均新产品上市的成功机率在5%以下,一般新产品持续的时间约为九个月,平均一次新产品上市损失达1500万—5000万人民币。在美国,新产品成功机率也在40%左右,平均单次新产品上市损失达8000万美元。
因此,新品推广也成为很多企业发展的“市场陷阱”,令人望而却步。
为了避免落入“陷阱”,研究企业“新品”推广中的成败因素,也显得越来越有价值。
下面我们展示一下09年柠檬汁饮料推广失利的过程
一、 “抢眼”的导入
08年7月农夫推出了“水溶C-100”。经过半年的推广,年底当月的销售超过1个亿 。
从市场来看,这个产品的引入是成功的,下面几点都可圈可点:
1、卖点:柠檬中富含Vc、胡萝卜素和多种矿物质,对人体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特别是对女性美容具有较好的作用;
2、产品:柠檬汁属于果汁饮料,本身具有健康概念。自1998年以来,果汁市场以平均每年19%的速度增长,成为饮料中增长最快的品类之一。但是由于柠檬本身较酸,不宜直接食用。做成饮料后大大改善了风味,为消费者提供了好的“食用”方法;
3、包装:水溶C的包装瓶型十分新颖,吸引了很多年轻消费者的眼球,从而产生了购买冲动,有效助推了产品的铺货和首轮消费的拉动;
4、广告:15秒广告的开场白就是“柠檬不是用来吃的”,为这个产品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消费理由,非常直白;接下来“五个半柠檬”的忽悠,又给了一个量化的概念;广告画面的背景是舞台的后台,有一个气质高雅、时髦的时装女模特,上场前猛呷了一口“水溶C”后,气宇轩昂地走往前台;结束语“水溶C-100”,强调了产品的名称。广告暗示了要引导女性的消费。
5、定价:由于农夫的工厂主要分布在杭州建德、广东河源和吉林长白山,比较偏远,绝大多市场的运距超过500公里,这决定了高昂的运费和较慢的全国铺货速度。高调的产品导入是从超市开始铺货的,费用也十分高昂,因此水溶C上市定价在4.5-5元/瓶,经过半年的推广,从中、高端消费上打开了缺口,月销售超亿元。
二、 “引爆”的走败
09年1月娃哈哈迅猛推出hello-C,上市当月销售就近3个亿,3月份超过7个亿,4月份达到15个亿;据说农夫4月份的销售也达到了6个亿,这时又有汇源“柠檬Me”的加入。
零售价3.5-4元一瓶的柠檬饮料“红极一时”,高额的回报让众多的饮料厂纷纷加入了这一洪流,引爆了柠檬汁饮料的“市场”。
很多文章都认为柠檬汁饮料引领09年的消费潮流。
可是最美丽的花朵绽放往往也是短暂的,09年夏季6、7月份暴热的阳光,并没有带给柠檬饮料持续的灿烂。最近,在大多数超市里都可以看到,去年6月份前生产的柠檬汁饮料正在绑赠促销。也就是说去年6月份后,柠檬饮料市场大幅萎缩,这类产品的推广走向败局。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与前几个月的热闹相比,09年6月以后已经鲜见这类产品的电视广告和推广活动了。
短短的一年内,这类产品就走过了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完整的过程。绚烂和忧伤都如4月绽放的樱花,十分短暂。
三、 “市调”的追溯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想持续发展,就要推新品,这是娃哈哈上台阶的秘诀。hello-C虽然“倒下”了,2010年还是要推广“营养果粒”的。
推广“营养果粒”前,我受托做了市场调查和数据分析。但是去年的hello-C总是有挥之不去的影子,以史为鉴让我决定追溯它成败的轨迹。
2010年3月,我们首先在经济比较发达的浙江省的6个城市做了市场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256份。调查以15-30岁的年轻人为主,占到被调查人数的81%;被访者中女性676人,男性580人分别占54%和46%;学生和白领阶层占到了85%,是接受新品最快、消费能力最强的群体。
调查中发现,在低浓度果汁饮料中,面对不同的价位,消费者的意愿差距较大。但并不是价格越便宜消费者越多,而是消费集中在零售价为2.5-3元档的果汁饮料,比例高达到54%,这说明浙江的消费者还是比较理性的。

当我们回归理性来看水溶C、hello-C时,其实他们“卖点”就是一款低浓度的果汁饮料。不管用多么酷的包装,多么好的策划,可能对快速启动市场是有帮助的,但是对于再消费来说,价格因素还是比较关键的(调查数据略)。从上图可以看出,当一瓶400-500ml低浓度果汁饮料零售价大于4元时,只有2%的消费者是愿意接受的,3.5-4元的消费意愿也只有4%,浙江还是消费能力较强的省。
四、 “模拟”的解密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果蔬汁饮料的年产量为1447万吨,年销售额约为600亿元。结合调查的数据我们做了一个模拟数学模型,而正是这个数学模型揭示了hello-C推广失败的秘密。

从图二的模型中我们看到,售价大于4元的低度果汁的市场份额只有11.2亿元/年,当定价为4.5-5元的农夫水溶C销售达到1个亿/月时,基本上饱和了这个层次所有果汁产品的“量价比”。
09年1月娃哈哈推出hello-C后,零售定价为3.5-4元,1-4月累计销售预计超过30个亿;农夫1-4月累计销售也有10个亿;还不算汇源柠檬Me的销量,仅前两大品牌就超过了40亿。而我们从图二的模型中可以看出,价格大于3.5元的果汁全年市场份额只有33.6亿元,而这个份额是需要众多厂家和众多品类的产品来瓜分的。
仅4个月的时间,单一柠檬汁饮料的销售,就超过了该价位全年的果蔬汁饮料的市场容量,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大量的产品都积压在了渠道中,业内的人士都说是“压过头”了。因为挺在3.5元以上,阻止了更多消费者的介入,也错过了扩大市场的机会。产品压在仓库里基本不动,经销商的信心受到巨大的打击,产品批号不好令终端补货更加慎重,一个好产品就这样夭折了。
通过市场调查和模拟数学模型的建立,我们终于用定量的方法解开了hello-C推广失利的秘密。
据了解,在一些压库没有过量的地区,Hello-C和水溶C的销售还在正常进行。
笔者认为,近两年柠檬汁饮料再现去年全国火热的行情已经很难了,农夫和娃哈哈都错过了市场爆发和调整价格的最佳时机,也错过了把柠檬饮料做成一个“大品类”的最佳机会,但是柠檬汁饮料作为果蔬汁饮料中的一个品类,还是有市场生命力的。
目前还在正常销售的地区,没有必要降价销售了,因为当地很多消费者已经接受了它的售价。而对于压过头,大批量折价处理和买赠的地区,要想重新启动市场,只有进行渗透式的销售了。渠道的信心、消费者的信心都需要一个恢复的过程,这类地区在销售新批号的产品时,也没有必要下调价格了,因为更低的价格都曾经出现过,价格已经不是关键因素。
对于今后柠檬汁饮料的格局,我认为农夫还会坚持下去的,因为它不像娃哈哈有“层出不穷”的新品推广能力,渗透式的销售也适合农夫的特点,短期内“水溶C”的品牌形象仍是第一位的;而对娃哈哈来说,只要有市场就不会放弃,今年的前4个月Hello-C销量还有去年同期的10%,一旦有重燃的机会,凭借强大的渠道优势,速度还是要快过农夫的;如若几年后再次重燃,也可能会有可口可乐和康师傅介入的,价格也自然会回归的。
不论柠檬汁饮料能否东山再起,还是其他什么产品进行大规模的推广,都应该把握好市场节奏,准确运用好“价格策略”。
总结
一、科学的市调有助于战略决策
科学地进行市场调查,对新品的推广的作用十分重要。很多企业在推新品是糊里糊涂的上,最后懵懵懂懂的败下阵来。有时不是产品不好、包装不好、市场不成熟,而是缺少科学的市场定位。没有科学的定位,就缺少后期的操作策略。随着中国消费者的日渐成熟,新品推广中偶然成功的概率也会越来越低。
科学的市场调查,可以帮助企业在新品推广中少走弯路。欧美国家之所以新品成功率高,是因为很多公司在推广新品前,都要做周密的市场调查,并对市场调查我分析都建立了标准流程。
比如可口可乐推广的美之源果粒橙,定价策略就把控得比较好,总是与市场容量相匹配,为后来跟进者制造了壁垒。
美之源果粒橙2004年上市,上市之前可口可乐就已经做了大量的调查和分析,甚至包含了目标消费者情感方面的问题。在品牌差异化方面,“美汁源”通过调查,在的产品的口感设计上,选择了香港“百佳”“粒粒橙”的方案,与众不同的是加入了果肉,能让人联想到许多好的感觉,如自然、营养、健康,并且非常真实。之所以在产品推出之前做这么多调查和分析工作,就是让产品与消费者对饮料的需求息息相关。
美之源最初定价在3-3.5元/瓶,经过几年的渗透式的推广,市场占有率不断的提高,但是可口可乐一直给人的感觉是做碳酸饮料的,为了在果汁方面得到爆发式的增长,08-09年可口可乐导演了“收购”汇源的好戏。尽管收购没有成功,但也达到轰动的效应。正当娃哈哈和农夫09年热火朝天争夺3.5元以上果汁市场时,美之源却把消费群体转向了更加关注健康的成年人,并悄悄地把450ml果粒橙的定价调整到2.5-3元/瓶,狼吞虎咽地吞食着有300多亿市场份额的蛋糕,结果后来者居上。本次针对果汁类产品调查中,消费者对美之源的购买意愿已经高达30%,大大超过统一的“鲜橙多”和康师傅“每日C”。
在科学地利用市场调查,及时调整产品定位和价格策略方面,国内很多企业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二、巧筑价格壁垒有利于战略防御
水溶C高举高打的策略是没错的,因为农夫的渠道没有娃哈哈、可口可乐、康师傅那样强大,推广和铺货速度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如果价格定低了自己高企的推广成本反而是有问题的。但是作为引领者,当销售到了一个亿的时,如果及时降低1-2个档的售价,既可以扩大消费者的比例和带动重复消费,也可以给跟进者制造较大的障碍。
比如1992年汇源推出100%的高浓度果汁,由于果汁市场的快速增长,很多企业都在觊觎这块蛋糕,但是由于当时的100%果汁是“高档”产品,市场容量有限,占据第一的汇源果汁及时地把1L装的果汁价格调整到10-12元。这让很多跟进者都望而却步,因为导入期要有大量的宣传投入,10-12元第一品牌果汁的定价,会让很多跟进者的投资的回收期大大延长,胜算不多。因此高浓度果汁至今仍是汇源一家独霸。汇源成功运用了价格壁垒,阻止了一个又一竞争者的跟进。
反观水溶C高企的价格空间,造就了娃哈哈的快速跟进,但娃哈哈没能把hello-C做成一个大众型的饮料也是一个错误。狭窄的高端市场份额和自身强大“产能”间的矛盾,总是要找到一个量价平衡点才能实现双赢的,而这个平衡点是可以通过科学的市场调查来获得,并通过价格杠杆来实现的。
温故而知新,但愿娃哈哈今年在推广“营养果粒”的过程中,能够汲取和把握hello-C推广失利中的经验和教训。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