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培育式营销思维:开启营销新征程
- ·拯救品牌:抛弃定位和卖点
- ·OTC广告暴雷时代:3倍投入为
- ·以小博大:如何策划轰动全网的事
- ·叫魂赋能的品牌传情艺术
- ·策划手法揭秘:这样做营销无需广
- ·品牌营销的“多米诺效应”
- ·打造大单品静销力之形象创意
- ·消费行为的背后
- ·我的好奇、好色、好斗的“三好”
- ·白酒卖不动怎么办?这么干!
- ·如何做一款互联网茶叶品牌?
- ·新品推广的艺术:以点带面,以面
- ·营销 3.0:洞察与策略
- ·餐饮小B端渠道运作精要
- ·快消饮品夏季战役避坑指南
- ·公关做得好,新品上市即引爆
- ·培育式营销思维:别让营销看起来
- ·中国食品饮料行业的跟随营销之王
- ·怡宝的成功秘诀是什么?
- ·传统营销是真的不行了?消灭中间
- ·经销商终端建设的基本推进逻辑
- ·用叛逆出奇刺激白酒销量
- ·企业文化:打造企业发展壮大的软
- ·品牌打造如何走出通用类别名误区
- ·拼多多怎样推新品
- ·矿泉水营销同质化严重,如何破局
- ·营销只能让人联想到神棍和大忽悠
- ·新媒体时代,品牌营销的“4+”
- ·二十年营销总结:性价比是王道
- ·买赠促销活动的策划与管控
- ·新媒体营销成功运营的五个关键
- ·有始有终的全促销攻略
- ·如何打造成功的试饮促销活动?关
- ·瓶装水营销:做好这一点,100
..
当前位置:中国广告人网站>创意策划>其他企划>详细内容
2003首届中国少年儿童艺术节媒体公关宣传策划案
作者:佚名 时间:2003-6-27 字体:[大] [中] [小]
-
目 录
一、活动背景――――――――――――――――― 3
二、宣传指导思想――――――――――――――― 4
三、宣传定位与主题目标―――――――――――― 5
四、实施方案――――――――――――――――― 7
五、效果、风险与应对策略――――――――――― 10
六、附件――――――――――――――――――― 11
第一部分 活动背景
一、 “2003首届中国少年儿童艺术节”活动背景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相互
从整体上来看,“素质教育”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已经真正的具备了举办“2003首届中国少年儿童艺术节”活动的观念基础条件;从实施能力来看,“2003首届中国少年儿童艺术节”,联合全国各地少年儿童教育事业机构,形成了很强的势能和实施能力,具备了取得少年儿童教育事业创新和发展的突破性的可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主办单位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在全国有极强的号召力;
2. 对全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的发展有宏观而细致的把握;
3. 对当前少年儿童教育工作有全面的了解和认真的分析;
4. 具备组织社会各届力量共同实施的能力
二、“2003首届中国少年儿童艺术节”的综合特点
1. 第一次举办“中国少年儿童艺术节”,品牌从无到有,宣传难度大;
2. 本届艺术节从四月份到十二月份,历时八个多月,活动周期长;
3. 本届艺术节在全国范围内举行,覆盖面广;
4. 本届艺术节由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区的相关机构联合举办,协调难度大。
5. 本届艺术节共有五大类上百项活动内容,规模庞大
6. 本届艺术节活动多、节奏快,宣传推广频次要求高。
第二部分 宣传指导思想
一、宣传重要性
本届中国少年儿童艺术节,不仅是深入贯彻执行“两会”精神和党的“十六大”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更是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的重要举措;因而在媒体公关宣传上,要明确本次活动的深层次意义,明确艺术节最终目标,进而明确媒体公关宣传的目标与策略。因此,本届艺术节的宣传应抓住第一次推出艺术节的契机,迅速建立和打造“中国少年儿童艺术节”的品牌,并籍此掀起中国少年儿童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新的篇章——素质教育时代,近而大幅度提升“中国少年儿童艺术节”品牌形象,扩大品牌的影响力,为下一届少儿艺术节奠定良好的品牌基础。
二、宣传指导思想
基于这样的认识,活动宣传指导思想定位于:高举高打,严谨务实。
高举高打:在与活动进程的配合策略上,应不仅仅局限于活动本身的报道、宣传的声势等,而更应着眼于大局、着眼于“中国少年儿童艺术节”品牌的积累和长远影响,在整体品牌传播战略高度、及短期局部宣传策略上都应有明确目标,让“中国少年儿童艺术节”品牌永远深入人心。
严谨务实:为实现建立“中国少年儿童艺术节”品牌的整体目标,公关宣传在主题上要讲究形象化、在实施上要讲究整体性、连贯性,这就是“严谨”的原则;同时,此次宣传在全力打造品牌形象上,需抓住广大青少年儿童天性的需求,并尽力去迎合广大家长和教育机构的需求;另一方面,还必须善于利用第一届“中国少年儿童艺术节”时机,突出重点,抓好典型,这是设计本方案的“务实”原则。
三、总 述
高举高打,严谨务实,抓住契机迅速打造和提升“中国少年儿童艺术节”的品牌形象。这是总的宣传出发点与宣传指导思想。
第三部分 宣传定位与主题目标
一、公关宣传基调
本届艺术节活动的宣传基调,是不断传达“让孩子们唱起来、跳起来、笑起来”(暂定)的主题思想,表达全社会关爱少年儿童的成长,全面推进青少年素质教育的进程。
二、宣传定位与诉求核心
宣传定位:此次宣传的外在定位是打造“中国少年儿童艺术节”的品牌形象,提升“中国少年儿童艺术节”的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宣传的内在定位:通过首届“中国少年儿童艺术节”的活动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少年儿童参与文化艺术活动的氛围。
宣传诉求核心(关键词):“首届”、“中国少年儿童艺术节”、“素质教育”。
三、公关宣传主题目标
本届“中国少年儿童艺术节”活动宣传的主题目标可以概括为“3个影响”、“2个标志”、 “1个声音”:
3个影响: “给社会一个焦点”――全社会都来关注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给家长一个思考”――如何教育和培养少年儿童全面发展
“给孩子一个舞台”――展示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天赋和风采
2个标志: “标志着全国少儿工作的一个里程碑”
“标志着全国少儿文化教育事业的一个全新时代”
1个声音: “关注少年儿童的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
第四部分 实施方案
一、宣传实施的组织结构
1. 总监:胡 汲、欧 莉
2. 宣传顾问:刘永曾
3. 宣传负责:付 娟
4. 宣传小组成员:金 声、付 娟、辛海涛、陆 青等(待定)
l 宣传中心:金 声、付 娟、辛海涛、陆 青、宋建军等
l 地区宣传组:(待定)
二、职责
宣传中心:
1、根据活动主题宣传需求制定整体宣传规划,把握宣传的宗旨和方向;
2、建立宣传数据库,并对地区宣传人员组织的投稿量、见报量、信息提供量等多方面情况进行记录,作为激励的重要依据;
3、不定期与地区宣传接口人员沟通交流,对地区宣传工作整体指导;
4、根据宣传数据库对通讯员的投稿情况进行统计,主要对稿件投放量,见报量和优秀稿件量3个指标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形成文件,向地区宣传组通报。
地区宣传组
1、配合宣传中心制定相应的宣传计划,策划和实施地区活动宣传;
2、各地区根据当地具体的活动安排,制定本区的宣传计划,并同时抄送至宣传中心备案;
3、进行各地区宣传信息收集和反馈,包括见报文章、现场花絮、现场及后续报道等;
4、本届艺术节结束后,各地区将所有有关艺术节的宣传资料汇总编辑成册,上报汇总到宣传中心;
5、配合宣传中心做好当地的媒体公关活动,与当地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三、主要考核内容
考核宣传中心:
1、整体宣传规划和实施;
2、为地区宣传提供指导的程度;
3、为地区宣传提供相关资源程度。
考核地区宣传组:
1、地区宣传的策划能力和组织实施;
2、有地区特色的文字撰稿、报道、宣传;
3、各地区宣传信息的收集、整理、汇总和上报量。
四、媒体宣传实施基本策略
本届艺术节的宣传,应与各阶段活动相结合,并与活动广告传播策略相呼应,实现良好的整体效果。
“2003首届中国少年儿童艺术节”的宣传意义空前重大,整体上来讲是迅速打造和大力度提升“中国少年儿童艺术节”品牌形象,分别表现在对大众的积极影响、对首届少儿艺术节的广泛宣传、对少儿教育工作者的有力鼓动、对少年儿童发展思想的宣传等。为实现这些目标,在正确的宣传定位以及有力的诉求点基础上,媒体宣传应当保持最强的声势。
计划整体传播量为100万字左右,覆盖绝大部分重点一类媒体,并在全国性大众媒体(计划40%)、全国性专业媒体(计划30%)、行业媒体(计划15%)以及地方媒体(计划15%)中作科学地分配。
五、宣传方案总表
宣传阶段 诉求点 公关活动及策略 目标要点 重点投放的媒体
预热阶段(2003年3月至5月) 思考发展责任舞台 预热宣传(6周) l 每周新闻通稿见报量30篇以上l 深入报道总的见报量40篇以上l 整体文字传播量为20万字左右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国日报、国际商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文化报、中国少年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中国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
新闻发布会(4月20日)时间暂定 l 主题报告l 专题采访l 记者问答l 展示与讲解
活动阶段(2003年5月至10月) 首届风采参与素质教育 各地活动宣传(16周)由各地区宣传小组负责 l 每周新闻通稿见报量不少于15篇l 各地活动深入报道总的见报量不少于10篇l 整体文字传播量不少于15万字 各地区媒体全国性大众媒体
中央媒体公关活动(9月中旬) l 主题报告l 专题采访l 记者问答l 展示与讲解 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少年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日报等
引爆宣传(4周) l 每周新闻通稿见报量40篇以上l 深入报道总的见报量45篇以上l 整体文字传播量为30万字以上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国日报、国际商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文化报、中国少年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中国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
闭幕式宣传(1周) l 新闻通稿见报量50篇以上l 深入报道见报量15篇以上l 整体文字传播量为8万字以上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国日报、国际商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文化报、中国少年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中国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
总结阶段(2003年10月至12月) 影响呼吁 宣传报告会(11月初) l 成果展示l 研究报告l 总结宣传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等
第五部分 效果、风险与应对策略
一、宣传效果预测
1、对自身品牌形象的效果
通过“2003首届中国少年儿童节术节”针对性传播,可以迅速树立品牌;通过对活动的创新内容,卓越思想等特点的传播,有效提升品牌的影响力。
2、艺术节活动的宣传效果
对艺术节活动的宣传效果应该是最直接、最明显的。预期效果分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预热阶段的宣传和公关活动,能够使受众首先感觉到活动直接的全面的情况。第二:在形象的诉求上,大力度提升品牌内涵,形成一个高的起点。第三:通过活动进程的依次递进的传播,最后形成高潮,在品牌内涵上进行持续、大力度的诉求,将有效地提升活动宣传效果。
3、对社会的影响效果
宣传的定位和主要诉求点,都要基于社会相关各方最突出的心理需求而提出,因此以品牌为核心内容的公关传播,将是对社会相关各方心理的最好打动。如果配合品牌未来的积极的发展构想,对社会的影响将可能起到长远、广泛的效果。
4、媒介气氛效果
通过本届艺术节的宣传,可以给媒体一个全新的印象,而若干个高屋建瓴的诉求点,则有望在媒体中制造一些特别的气氛,同时,我们可利用这次宣传,整合相关的优势资源,为以后品牌的发展建立良好的基础。
二、风险与应对策略
1、由于社会焦点很多,大众的注意力分散,可能影响最终的效果。为此,应当在新闻发布后的一段时间内,保持较大的广告投放力度,之后视社会反应再进行调整。
2、由于活动内容多,覆盖面广,各地方承办机构有很大的自主权,所以在统一宣传规划中难以协调,可能出现不相一致的宣传口径。为此,在宣传规划上要明确规定各方的宣传职责,统一规划管理。
3、各活动项目有不同的冠名,无形中形成众多“亚品牌”,主品牌“中国少年儿童艺术节”可能被忽略,被淹没。为此,在加大品牌宣传的同时,主品牌的VI系统应贯彻实施到基层活动中。
附件:
媒体名录
1. 人民日报 32、北京教育报
2. 光明日报 33、北京科技报
3. 新华社 34、北京娱乐信报
4. 人民日报(海外版) 35、北京现代商报
5. 经济参考报 36、现代生活周刊
6. 中国日报 37、京华时报
7. 经济日报 38、生活时报
8. 工人日报 39、时代生活周刊
9. 环球时报 40、信息时报
10. 南方周末 41、家庭导报
11. 中国教育报 42、文摘报
12. 中国经营报 43、中国艺术报
13. 中国消费者报 44、音乐生活报
14. 中国中学生报 45、中国中央电视台
15. 中国青年报 46、北京电视台
16. 中国文化报 47、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7. 中国信息报 48、新浪网
18. 中国消费者报 49、搜狐网
19. 中国电影报 50、网易
20. 中华读书报
21. 华夏时报
22. 现代教育报
23. 科技日报
24. 信息导报
25. 精品购物指南
26. 北京青年报
27. 北京晚报
28. 北京日报
29. 北京晨报
30. 北京广播电视报
31. 北京教育报
附件:
“2003首届中国少年儿童艺术节” 新闻发布会
整体策划案(初)
>>1:新闻发布会主要目的
1、以新闻发布会为起点和标志,正式树立“中国少年儿童艺术节”品牌形象;
2、向公众传达“2003首届中国少年儿童艺术节”整体活动计划;
3、通过首届“中国少年儿童艺术节”的活动,传达关爱少年儿童的成长,全面推进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决心。
>>2: 发布会标题
主标题:让孩子们唱起来、跳起来、笑起来!
说明:“唱起来、跳起来”,含义是活动内容表现。“笑起来”指活动的目的和效果。
其它备选主标题—— 引导美、发现美、创造美、实践美
关注少年儿童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
发布会副标题:“2003首届中国少年儿童艺术节”新闻发布会
>>3:时间和地点
时间:2003年4月20日
地点:北京之夜
>>4:参会人员
1) 相关领导
2) 支持方
3) 新闻媒体
>>5:新闻发布会主要内容
1:明确“2003首届中国少年儿童艺术节”活动对全面推进青少年素质教育的积极意义:分别从深入贯彻执行“两会”精神和党的“十六大”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两个角度,说明活动的意义;
2:阐述中国少年儿童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基于对少年儿童文化教育事业的思考、理解和认识,阐述“2003首届中国少年儿童艺术节”活动对少年儿童文化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
3:发布“2003首届中国少年儿童艺术节”活动:包括活动的LOGO,活动主题、活动内容和活动进程,传达全社会关心少年儿童发展的责任、宣传“2003首届中国少年儿童艺术节”活动的关键内容。
4:发布“中国少年儿童艺术节”品牌及未来的发展目标,隆重发布“中国少年儿童艺术节”品牌,表明“中国少年儿童艺术节”的发展目标。
>>6:新闻发布会的主要诉求点
1:形象——《“2003首届中国少年儿童艺术节”,全民步入素质教育时代》(拟),通稿
2:形象——《少儿艺术节:让孩子笑起来!》(拟),大众稿
3:综述——《少儿素质教育怎么做?》(拟),综合评论稿
4:特写——《孩子们的狂欢:中国少年儿童艺术节》(拟)综合稿
5:报道——《“2003首届中国少年儿童艺术节”在北京发布》(拟),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