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传统电视媒体等受众日益老化、而且费用年年高企,企业不堪重负的大背景下,微电影,作为一种新生事物,随着社交类媒体、微博等新媒体的快速崛起,微电影成为了碎片化时代的新宠儿。很多企业做品牌,从传统的“自古华山一条道”——必须央视投广告,转向了轻盈快捷、门槛不高、费用不高的微电影领域。
微电影是多指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相对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视频”短片(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内容多样,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企业之所以青睐微电影,是因为微电影与品牌的结合,可以通过故事化、情节化的内容,全面展示品牌的
内涵和诉求,突破了常规电视广告的限制,实现与消费者深层次的互动沟通,与消费者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从而带动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甚至忠诚度的提升。 企业做的微电影,笔者认为,消费者有四种反应。第一种反应就是看到一半,“靠,是厂家广告,坑爹啊!”没看完就关了;第二种反应是勉强看完了,觉得很烂,嗤之以鼻,内容看完就忘记了,也绝对不会去看第二遍;第三种反应是看完了,记住了,但还没有冲动到去转发给其他人;第四种情况就是看完了,记住了,而且有强烈的冲动去分享、转发给自己的朋友和其他人。对于第四种情况,是很多企业做微电影都想达到的最佳境界,也就是江湖上传说的“病毒营销”。最经典的和值得称道的就是百度的病毒营销视频了。
笔者,在微电影这个名词诞生之前,就在09年从事过企业品牌通过视频“病毒营销”的品牌营销实践,亲自策划和发布了《阿诺受虐辛格》——中国家居建材行业首部生活喜剧。虽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也有了些传播效果,这部系列“微电影”还是没有达成笔者的预期效果。最近,又看到很多家居建材企业都在看好微电影,相继推出了如依诺维绅的《失眠城市》,特别是陶瓷行业扎堆出现的《激情森活》、《触动爱》、《爱依诺》、《让玛缇飞》等系列微电影的出炉。
坦白地讲,家居建材行业的微电影的效果确实是差强人意。企业做微电影的目的,是“以微知著”,微电影建立大效果,从而达到对品牌建设“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笔者认为,所有企业的微电影都没有达到预期“大效果”,而是相反的“微效果”——如果有哪个企业不服的话,时间可以说明一切问题。看看过个两三年,消费者还会不会再想到和提到企业做的微电影,这是检验企业微电影效果的最简单和有效的手段。
为何家居建材行业的微电影只有“微效果”呢?笔者认为,还是内容上有硬伤。要做出能有“病毒营销”效果的微电影,纵观中国的微电影市场,可以走两条路线。一是“胳肢窝”路线,也就是让观众看了能发笑的那种类型,也就是网上惯有的恶搞类的路线。代表人物是胡戈。其最新的为企业做的几只微电影如“咆哮私奔谍战剧”等还是延续了这种风格;二是打动“泪腺”,走情感路线,通过对人性的深刻洞察,通过动人的情节,引发消费者强烈的情感和精神共鸣,从而征服消费者,达成消费者“病毒式”自传播的目的。最典型的微电影案例就是台湾大众银行的系列和百事可乐贺岁片《把乐带回家》。
家居建材行业企业最近出品的微电影,也基本遵循这两条路线。但影片内容都是浮光掠影、浮皮潦草,创意一般,故事平淡,即成不了逗消费者发笑的“痒痒挠”,也成不了重磅“催泪弹”,所以只有作用不大的“微”效果。
而且笔者发现,所有家居建材企业的微电影基本都患上了早“泻”症,产品信息和品牌信息总是按耐不住地要尽早“倾泻”出来,唯恐微电影的钱白花了。这点要向台湾大众银行的系列微电影学习和致敬,如《梦骑士》、《母亲的勇气》,在片尾最后才出来品牌的信息,但消费者记忆反而是那么地深刻。这才真正是品牌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在日新月异的新媒体环境下,笔者相信,越来越多的家居建材企业会尝试“微电影”这种新营销手段。对于家居建材行业企业来讲,品牌的建设,没有捷径,微电影,不可能是一个“四两拨千斤”的品牌神器!虽然,微电影的门槛不高、费用不高,但它对创意的要求很高很高!微电影绝不是企业品牌视频化了的一篇软文!而是能软化消费者心灵的一篇视频檄文!
电子邮件:20072287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