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当下对于媒体内容的评价,多以其所带动的收视率和收视口碑来衡量。从这个角度来看,的确有道理,但是从广告主的理解角度而言,笔者要提出一个新的衡量标准。毕竟,媒体内容的收视率高,仅是针对其内容本身,和其内容关联的广告主究竟能收获怎样的收视和口碑,那着实难讲。所以,从广告主
【分析】尽管当下媒体内容抄袭风盛行,同质化的内容在不同媒体手上也能折腾出不同的含义来,这也许就是媒体生产内容的优势。虽说目前原创类节目并不多,多半都以从国外引进为主,但是经过国内媒体的精雕细琢之后,也大为改头换面。只不过让人纠结的是,内容定位差异化了,最终所演绎出来的效果还是本同末离。我们看目前国内愈演愈烈的真人秀节目,虽说题材不尽相同,但是所演绎的模式基本上是如出一辙。有些制作水平高的媒体单位,画面感和话题感的确要强,但是看个一两期也就乏味了。毕竟,对于观众而言,更加关注的内容本身的实质精神,如果一味的同一根弦似的演绎十来期真人秀内容,看着都腻了。对于现在的观众而言,真人秀要追求真,要有情感,但最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还是每期内容的绝对差异化设定,让每一期真人秀内容都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感。我们相信,每一个媒体内容的诞生,都是各家媒体精心筹备和打造的,尽管收视上存在差距,口评上存在差距,其中可能有宣传的问题,也有节目本身定位的问题。不过从深度来透析,笔者认为最好的内容就是能帮助广告主打动观众内心的节目,而且这种内心的打动不单纯是节目本身的内容,还要连带着广告主的品牌效应一起触及到他们的灵魂深处。所以,笔者根据媒体内容对观众的影响深度,进行了三个等级的划分,希望这三个不同的等级划分能让我们更加清晰的认识媒体内容,运用好媒体内容,以做出广告宣传的极致效果。
一级:情感内容,触动宣传
好的内容,就是能带来情感上的共鸣和触动。所以,以情感来触动观众的媒体内容,当属上品之作。虽说在当下媒体内容发展较为畸形的情况下,情感内容的收视表现并不是特别出色,但是从对观众的影响程度来看,情感类的内容更能直逼观众内心。从广告主的角度来看,要想达到广告刺激消费的效果,选择情感类节目应为上上之策。如果和情感内容结合非常到位,能够使品牌触及到消费者的内心深处,产生记忆性消费是概率是非常高的。不过纵观媒体内容的整体情况来,情感内容的比例并不是特别高,虽说有些打了情感牌,但还称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情感,说句难听的,这些情感看似特别做作。笔者分析来看,在情感内容上做得较好的当属江西卫视和天津卫视。天津卫视的《爱情保卫战》和江西卫视的《金牌调解》等节目,都是现实生活中最为真实的情感体现。虽说这两档节目的收视还比不上那些火热的王牌综艺,但是其所蕴含的情感底蕴和能量是非常巨大的。从某种角度来理解,这些节目所打造的情感生活能量并未得到最大化的释放,一旦很好的激发,它们就是这个社会最为贴切的写照。看这样的节目,很容易触发人的内心,广告主的品牌一旦更它们做好融合,对消费者的内心触动是非常大的。也就是说,观众在对节目内容留下深刻记忆的同时,也对您的品牌印记在心,这种深深的烙印,还真的难以磨灭。所以,情感内容的传播效果是灵魂级的,是值得优选的,只不过在当下,要做好一系列的内容营销准备,推动这些内容的扩散性传播。
二级:生活内容,体验宣传
在目前众多的媒体内容中,围绕生活元素打造的是主流,而且收视上也是绝对的领军地位。其实,生活题材的内容,最能直接反馈当下人们最迫切需求解决的一些问题,如婚姻、恋爱、孩子、就业等等。这些现实题材的内容,主要根据社会阶段所呈现出来的问题打造的,旨在正视问题,并演绎解决问题的办法。简单来讲,这类内容是接地契,符合大众生活化的真实体现。从某种程度来讲,观众看这类内容,就像是在亲身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看内容的同时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情怀和期待。所以,生活类的内容,特别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它的生活体验感强,可以让人们融入到这种内容中,去体验,去感知,去感受。广告主和这些内容的结合宣传,就要重在考虑其互动参与性,从体验中去品尝内容的味道。我们所看到的热门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中国好声音》等,以及《非你莫属》、《非诚勿扰》等,都是生活内容的精彩体现。当下重视生活内容,从客观程度来讲,是准确的。但是,我们从媒体在内容上的一些动作来看,尤其是真人秀节目,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在生活内容中融入相应的情感因素。从这种趋势来判断,笔者认为大有往一级情感内容上靠近的迹象。也的确是如此,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在广告传播上,都希望能跟市场销量挂钩,而要帮助广告主实现这样的方向,媒体内容上的革新是最为容易实现的。我们期待生活内容的持续发力和完美升级,相信通过电视媒体人的努力,生活内容会迸发出更多亮点和精彩。
三级:娱乐内容,认知宣传
就笔者来看,娱乐内容特别适用于广告主初期宣传所用。这种内容特别适用于广告主初期建立品牌知名度。当今社会各种压力,导致大多数人的社会压力很大,娱乐内容是他们茶余饭后生活消遣的一种最佳方式。但是,对于娱乐内容,观众只是一种行为上的感知,尤其对于广告主而言,和这类内容的结合,只能带来认知上的宣传,比较难以深入的沟通和扩散。观众对于娱乐内容的接受速度快,忘记得也快,毕竟这只是短时间内的消遣和快乐罢了。所以,让观众对这类内容留下深刻印象有些难,更别提广告主的品牌信息了。不过,对于娱乐内容的玩法,长期坚持合作也是可以带来一定的传播烙印的,只是相对而言成本高罢了。我们看芒果台的老牌综艺《快乐大本营》和《天天向上》,以及今年兴起的喜剧类节目内容如《笑傲江湖》等,收视表现都不错,都具备一定的影响力,但是留下深刻内容印记的还真少。所以,娱乐内容是一种很好的认知传播,它能快速的传递信息,告知信息,但要做到深入,还真得考虑运用其他类型的内容。
2015年已经不远了,相信各家媒体会有更多丰富多彩的内容诞生。但是,笔者建议的是,推出任何一档节目内容,最好从商业性的角度去考虑,既要保证内容的高质感,又要保证招商的得利性。只有双管齐下,不管何种内容形式,市场之门依旧为您敞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