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广告人网站>创意策划>策划实战>详细内容
“自我、社交、求助、非常态”——互联网+消费者的4大特征
作者:韩志锋 时间:2015-7-13 字体:[大] [中] [小]
-
如同电的发明改变了人类文明进程一样,互联网的普及同样会带给我们更加丰富的生活内容。一方面它带来了全新的事物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如同从电到电视,电视是电出现后出现的新事物,智能手机、物联网就是互联网带来的全新事物;一方面它会改造原有的事物,让其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比如吃饭,有电以后,我们不完全靠钻木取火、烧柴点炉做饭了,我们可以微波、可以烤箱、可以电冰箱存储,更加方便、清洁、美味、花样翻新了。现在有了互联网,吃饭又可以升级了,可以叫外卖,可以比价选择餐厅,可以优选食材,可以参考更多的烹饪方法,可以约更多的朋友分享…总之,互联网对传统、已有的事物的改造也是互联网时代的一大命题和挑战。
作为营销,一个只要有买卖存在、只要有供需不均衡存在、只要有信息不对称存在,就不可能消失的、又在互联网之前出现事物,在互联网的时代正经受着互联网的冲击和改造。
也因此,作为营销主体,无论厂商还是消费者,都可能同时感受到不适和快感。到2015年,当“互联网+”被政府明确提出,市场全面转入互联网化后,这种五味杂陈的混合感觉,以及混乱带来的焦虑、兴奋更加强烈。新营销怎样做?将成为主宰我们感觉的关键问题。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为。
当互联网的物、智能手机的物、物联网的物存在后,互联网思维就孕育而生。从起初一部分先知先觉者的朦胧感觉,到现在大多数人的整体意识,它正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的行为。而研究行为正是营销人员规划和决策的基础。
对互联网思维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周鸿祎等大佬说过的企业层面的互联网思维这里不提。这里只说消费者层面的互联网思维,我认为核心理解有四:
1、自我意识崛起——更加自我。因为互联网,过去感觉渺小和微不足道的个体,突然变得有力和强大了,我们可以通过社交、自我广播和独特见地、勤奋工作,比过去更易获得众人的认可。这种认可促使自我意识的膨胀,直接的结果是自我表达需求会越来越强烈。体现在消费中,就是人们越来越要求有“我”的参与,或者在消费的过程中更多的体现出“我”的价值;
2、社交需求增加,群体归属感更强——渴望认同。互联网的出现让世界变得更大,更多维,个人在其中就像孤岛一样需要新的链接,而链接的方式又多式多样。互联网同时又是网状的,网子里有无数的网格,每一个网格就是某群人的“家”。通过互联网,人们会自觉不自觉去突破现实中的藩篱寻找属于自己的另一个、甚至更多的家。在同一个家中不同的个体在某个标签特征上拥有趋同的消费意识和行为。
3、常态会越来越少,而非常态的、即时的状态越拉越多——追求变化。互联网降低了很多行为的成本,比如寻找最佳方案的成本、改变主意的成本、转移(包括现实生活中位置的转移)的成本等等,所以试错不再是人们不敢做的事,而是时时可以发生的事,所以过去那种长时间不变或者变化不起的状况不复存在,因此非常态的、即时状态越拉越多,消费也因此不再讲求某种常态的规律性,随机性购买会越拉越多。
4、越拉越多的信息并没有带给人们更轻松的生活方式,各种新的旧的需求,甚至“痛点”依然存在,孤立无助的情形依然存在——人人期待帮助。这种帮助可以来自亲友,可以来自自己的学习,但更多的是通过交易得到。如今,人们不再是为了购买而购买,是为了减少痛点而购买,这种减少将更直接的来自人性满足,而非社会化、自我约束后的主动放弃。比如,有人不想走路上班,他需要代步工具,但又没有足够的钱,这种矛盾就产生了“痛点”,在以往的环境中,这个人减少痛点的方法就是靠自知之明,放弃“非分的想法”,而在新环境中,他减少痛苦的方法来自于“新思维的车商”——要不提供金融解决方案,要不研发更低成本的车,要不提供租车服务等等。这些才是我特别要强调的帮助,是互联网时代个体层面互联网思维的一大核心内容。
应该说,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改变现在也刚刚开始,相信这个过程还要持续很长时间,这中间,人们的思维模式、行为特征也会不断变化,所以以上四点只能说是目前时期的消费者主要思维与行动的变化特征,了解它对解决当下传统企业互联网+,以及新型品牌营销都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