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是广告人价值的真正体现还是大忽悠?
从“4A已死”到“再见了4A”,这些年4A为啥一直被拿出来轮?
互联网时代,广告公司的价值在哪里?企业应该如何利用广告公司?
广告人的苦逼一直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题,其娱乐程度直追中国足球。
工作时间长、加班常态化、收入多年不涨、发展空间小、受客户虐,客户说啥姿势就啥姿势,而最劲爆的则是改稿:
初稿、修改稿、确认稿、确认稿1、确认稿2、打死不改稿、打死不改稿1、打死不改稿2……
当然,通常最终确定下的方案就是——初稿。
最近这两年广告人不怎么喊“苦”了,因为业内都说广告公司“快死了”,对于一个快死的人,珍惜眼前的时光才是最重要的。
数字营销协会说“27%的品牌正在去乙方化”,即使没去乙方化的公司也在压缩乙方费用。据说现在是实体和资本的双重寒冬,甲方爸爸们不管实际怎么样,都说日子不好过。
地主家没余粮,挨饿的自然是长工短工和一众下人们。
从前几年的《4A已死》到最近的《再见了,4A》,业内对4A的唱衰声越来越大,4A大佬投奔甲方的消息也越来越多,实力传播原中华区总裁去了腾讯,灵狮中国的原CEO去了凤凰网。
2015年,老苗在广州协助客户招聘时候发现,4A公司人员跳槽、失业的状况非常普遍,而在16年,这个现象又蔓延到了上海。
广告行业的标杆们都这么难混,普通的广告公司就更别提了。
“不当总统,就做广告人”,罗斯福总统(请注意是那个叫富兰克林的)的名言,这个牛闪闪的金句已经好久没听人提起了,老苗很怀念它。
这句话当年忽悠了不少人踏入广告圈,如今都已经成功进化为被客户血虐千遍的“广告狗”。每次想到这句话,估计心中都有一万只羊驼呼啸而来,奔腾而去。
不好意思兄弟,这里面可能有个误会:罗斯福说的广告人,跟我们现在的广告人好像有点不是一回事。
作为美国史上唯一连任了三届半的总统,罗总统之牛逼,无需多言。想知道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我们需要了解他创意这个广告金句的背景。
罗斯福是带领美国走出经济大萧条的总统,在那十几年中,营销和广告提高了人们对生活标准的要求,并鼓动人们去消费,用现在的说法叫做“活跃了市场,扩大了内需,刺激了消费”。
除了政府的作用之外,大概罗总统觉得营销对人们行为的改变最大,是促进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手段,对社会的价值最大。
为什么是“广告人”而不是“营销人”,因为在那个年代只有“广告人”而没有“营销人”。在那个麦迪逊大街无比辉煌的年代,企业是把营销工作几乎全部交给广告公司,自己仅仅承担推销、客户关系、物流、交易等职能。
企业负责研发、生产、贸易,而第三方专业公司负责与消费者沟通,在这种原始而美妙的分工下,诞生和成长了大量伟大品牌,两乐、万宝路、耐克、阿迪达斯、GE等等,也成就了智威汤逊、奥美、麦肯等大牛广告公司。
我们今天的营销理论及营销工具方法,一大半来自早年的广告大师,比如市调和试用方法的最早系统应用者霍普金斯、USP独特销售主张的创始者里夫斯、定位理论创始人里斯和特劳特、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创始人舒尔茨等等,光霍普金斯大师一个人就贡献了十来种营销工具和方法,其它则基本来自咨询公司、学院教授,只要少量是来自企业。
然而这一切,随营销学从广告学中分离出来发生了改变。(请注意,广告学从来都不是营销学的分支,而是营销学从广告学中分离出来)
几乎所有企业都认为营销是至关重要的东西,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第三方。于是,原来的裁判撸起袖子下场了,原来的广告人不得不退化到,只能在甲方“营销策略指导下”写写文字、做做画面、拍拍广告片等所谓“表现方面”的工作。
而更聪明的广告公司则大喝一声:“你的广告至少有50%浪费了”,很多被喝得一脸懵逼的广告主乖乖把广告代理权奉上,广告公司拿到了至少百分之十以上的佣金。当然,能够这么屌的通常都是4A公司。还有些媒体代理公司是以掌握某些特殊资源生存的。
还有第三种是走勤劳致富路线的,既然甲方把营销工作都拿走了,总归有些脏活累活吧,比如做个活动、搞个展会什么的,那就交给我们吧,一定给您办的妥妥的。这种一般叫做执行公司。
于是本来以洞察市场、以影响顾客行为为己任的广告人,变成了上面三种:做创意表现的、做媒介代理的和做执行的。你通过外在形象就能区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