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营销专业搜索
相 关 文 章
最 新 文 章
- [品牌诊断]-麦斯威尔,最走心的浪漫撤
- [品牌诊断]-“天鹅可飞,孔雀难鸣”—
- [品牌战略]-也谈品牌战略架构
- [营销策划]-湖北“秘源玛卡酒项目”操
- [品牌战略]-品牌定位,你是要做自己?
- [品牌诊断]-浅析奇瑞路虎品牌架构设计
- [营销诊所]-我在营销上犯过的四大错误
- [营销策划]-华丽转身的“新希望”:互
- [营销策划]-营销策划中的策略定义
- [品牌攻略]-15年关于新品牌的六场“
- [市场纵横]-消费认知的“破与立”
- [营销策划]-营销中不同角度观察消费者
- [品牌攻略]-工业品企业为什么需要品牌
- [品牌攻略]-大品牌时代的10个“不要
- [营销策划]-别把营销策划玩成益智游戏
- [营销策划]-中国传统企业在大互联时代
- [品牌攻略]-让消费者参演你的品牌故事
- [营销策划]-当下营销乱象
- [营销策划]-工业品营销,你喊错人了!
- [品牌攻略]-做品牌千万别做小三
当前位置:中国广告人网站--->品牌营销栏目--->品牌诊断-->详细内容
中国品牌22大误区(2)
作者:叶茂中 日期:2009-3-19 字体:[大] [中] [小]
-
误区之八:缺乏品牌的核心价值
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品牌的精髓,它代表了一个品牌最中心、且不具时间性的要素。一个品牌最独一无二且最有价值的部分通常会表现在核心价值上。海尔的核心价值是"真诚",品牌口号是"真诚到永远",海尔的星级服务、产品研发都是对这一理念的诠释和延展;诺基亚的核心价值是 "科技以人为本",同样的,诺基亚不断的推出创新产品,以人为本的设计来打造其高科技形象。
全力维护和宣扬品牌核心价值已成为许多国际一流品牌的共识,是创造百年金字
可口可乐、雪碧的品牌个性承载着美国文化中"乐观奔放、积极向上、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内涵与价值观。尽管可口可乐、雪碧的广告隔一段时间就换,甚至大相径庭,人物、广告语、情节都会有很大变化,但任何一个广告都会体现出上述品牌个性,就象张惠妹主演的雪碧广告中,以"我终于可以做一回自己了"、"表达真的我"、"我就是我,雪碧"等极为煸情的广告语演绎着雪碧"张 扬自我、独立掌握自己的命运"的品牌价值与内涵。
反观我们国内的很多品牌,几乎不存在对品牌核心价值的定位,广告十分随意,诉求主题月月新、年年变,成了信天游。尽管大量的广告投入能促进产品销售,但几年下来却发现品牌资产没有得到有效积累。
例如红塔山,虽然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我们冷静的思考一下,它的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从"天外有天,红塔集团"的形象广告看,可以总结为辉煌、壮观。那么,它的所有广告是否都在坚持这一路线呢?例如"红塔名品贺千禧"的广告,我们看不出它的坚持。
企业产品的多样化后,一般都是通过品牌延伸,新老产品共用已打响的品牌。这时,经营品牌核心价值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其实,国际范围内众多家电企业麾下的几百种家电产品都用同一个品牌,主要是因为消费者对冰箱、洗衣机、彩电、音响等产生信赖的原因,都可以归结为一个共同点,即对这一品牌在技术、品质、服务、亲和力上的高度认同。如果缺乏这种认同,整个品牌体系将会混乱无序。
误区之九:品牌形象朝令夕改
品牌形象是指消费者怎样看待你的品牌,它反映的是品牌当前给人的感觉。例如迪斯尼的品牌形象:欢乐的、刺激的。
坚持统一的品牌形象是一些国际品牌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坐拥百年辉煌的可口可乐,上百年来一直强调它是"美味的、欢乐的",从未改变。从1886年到现在,可口可乐用过的代表性广告语达100多条,如:美味又清新、享受一杯欢乐饮品、好味道的象征、可口可乐……好时光、永远的可口可乐等等,从未偏离既定的轨道。可口可乐终于树立起鲜明的强势品牌形象。万宝路也一样,50年来一直坚持乡村牛仔形象;力士一直坚持用国际影星作形象代言人,诠释其"美丽的"承诺,达70年之久。
牛仔服装的著名品牌Lee曾因中途改变其形象而陷入困境。Lee最初的广告语是:最贴身的牛仔。应该说,它在那些大都宣传自己"领导潮流、高品味、最漂亮"的牛仔服市场中拥有了自己独特的个性。但广告播出后很短的时间,便遭到了中间商特别是零售商的反对,他们自恃更了解消费者的心理,认为消费者要购买的是时装,应宣传产品的时尚和品味,而Lee避开时尚宣传贴身,太理性和陈旧。Lee接受了这一意见,改变了策略,两年后,Lee陷入困境。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Lee重新回到了原来的定位:最贴身的牛仔。经过持续不断的宣传一直到今天,Lee终于在强者林立的牛仔服装市场中树立起其"最贴身"的形象。
很多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品牌形象朝令夕改,最终将无法建立强势品牌。像旭日升冰茶,最开始是一对双胞胎,广告词是"越飞越高,旭日升",后来是一群年轻人欢快的场面:一种好心情,一种好滋味,畅快的感觉总是最美。近来,又换成了刘德华和一个女子在派对舞会上跳舞的场景。在这里,我们找不到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这样下去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
坚持品牌形象的统一,应该将所有的人所有的动作都往同一个方向努力,让每一个品牌行为都对品牌资产积累有所贡献,让点点滴滴的传播动作都成为品牌资产的积累和沉淀。
横向统一:一个时期内,产品、包装、传播、推广各营销环节一系列品牌行为围绕同一个主题展开。
纵向统一:1年、2年……10年、20年……坚持同一个主题、同一个风格,比如绝对伏特加,不同国家,不同年代都坚持统一的表现。
误区之十:品牌个性不鲜明
在品牌的传播中,企业界普遍存在着一种不好的气氛:跟随潮流、人云亦云。这导致了似乎所有的产品都是一个企业生产出来的,毫无个性可言。在产品日益同质化的今天,如果在传播上仍不能有所区别,将会很快地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被人遗忘。
其实,品牌就象是一个人。想想看,一个没有任何个性的人,当你与他见面后,再埋首于繁忙的工作中,你会很快地想不起他是谁。而一个特别的人,或者是戴着棒球帽,或者是鼻子上穿个金属圈,或者是很胖,或者是很瘦,你就能在过后的日子想起他,因为他与众不同的特征。
我们曾服务一个品牌,是一种葡萄汁,客户第一次把这种饮料给我们看的时候,我们没有任何感觉,在超市的货架上,它太不起眼了,和它身边的同类产品几乎没有任何区别。如何使它从众多的竞品中"跳出来",赋予它与生俱来的独特气质,我们可以说是绞尽脑汁。最后,我们给了它绿一侠的造型和"现代武侠文化"的内核,宣扬一种"神秘,特立独行"的品牌个性,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共鸣。
这是一个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社会,人们不再像六七十年代,穿同样的黄布军装,吃大锅饭,唱同一首歌,崇拜同一个偶像。人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主张,各种各样的选择。而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和个性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品牌。这就创造了一种需求:人们需要不同个性的品牌。
那些随大流毫无性格试图争取所有人的产品,实际上将被所有人所不取。这就是绝大多数产品至今仍默默无闻的真正原因。
误区之十一:品牌可以任意延伸
"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想法使多元化发展战略被一些企业认为是防范风险和增进效益的良方。在多元化发展过程中,企业最容易误入品牌延伸的陷阱。
美国的派克笔,一直以价高质优著称,是上层人士身份的象征。后来生产每支仅三美元的低档笔,结果不但没有顺利打入低档笔市场,反而丧失了一部分高档笔市场。其高贵的品牌形象受到损伤。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品牌可以延伸?什么情况下品牌不能延伸?
品牌延伸决策要考虑的因素有:品牌核心价值与个性、新老产品的关联度、行业与产品特点、产品的市场容量、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企业发展新产品的目的、市场竞争格局、企业财力与品牌推广能力等。而上述众多因素中,品牌核心价值与个性又是最重要的。
一个成功的品牌有其独特的核心价值与个性,若这一核心价值能包容延伸产品,就可以大胆地进行品牌延伸。反过来的意思就是:品牌延伸应尽量不与品牌原有核心价值与个性相抵触为原则。
例如999的品牌延伸。三九集团以999胃泰起家,提起999,消费者潜意识里首先联想起"999"胃泰这种药。后来,999延伸到啤酒,不知道消费者在喝"999冰啤"的时候,是不是有胃药的味道。再者,胃药是保护胃的,而饮酒过量会伤胃,这是常识,999胃泰无疑是在提醒消费者少喝酒甚至不喝酒,而999冰啤分明是在劝人喝酒,岂不是自相矛盾。
所幸的是,999冰啤仅在少许地区销售,除了当地消费者外,全国其它地方极少有人知道999冰啤,把副面作用降到了最低点。但试想,如果999冰啤在全国销售,且大打广告,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虽然999冰啤借999品牌之影响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但这是一种饮鸩止渴,长远的看,至少在局部地区对品牌造成了伤害。
三九品牌延伸到其它药品则是非常正确的,如皮炎平、感冒灵等,这对树立其专业的药品品牌形象大有帮助。
同样的道理,娃哈哈延伸到酒(关帝酒),活力28延伸到水饮料,都是不合适的。
误区之十二:品牌缺乏整合规划
我国企业在品牌经营的过程中作过很多努力,但往往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没有全面系统的品牌规划,今天做这块,明天做那块。这些片面的努力,大多属补漏式的努力,哪里有问题就往哪儿去,不断为问题而奔命。看上去没完没了,忙过不停,但最后还是觉得不对劲,终究还是没有建成一个成功的品牌,因为他们片面的理解品牌,忙忙碌碌,做的只是品牌的一个方面,一个局部。比如广告,比如包装,比如渠道,每个企业都强调自以为重要的环节,但很少有企业把品牌的每个方面都做到位了。我国企业关于品牌的整合意识比较薄弱,品牌的努力只停留在某个方面。
但事实上品牌不是单一的某个方面,品牌是一个整合的概念。品牌不是A,不是B,不是C,不是D,品牌是所有因素的总和。所以仅仅产品好,仅仅包装好,仅仅概念好,仅仅广告片拍得好,仅仅通路做得好,都不够。品牌是消费者认知中有关产品经验的总和:从产品性能、品质、包装、价格到销售环境,产品陈列、售点广告、卖场气氛到销售说辞、服务态度、员工行为、企业声望、媒介舆论、大众口碑到广告气质、设计风格,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都会影响消费者对一个品牌的理解,最终影响他的购买决策。因为消费者有太多的选择,一旦发现一点不足就有可能弃你而去。要成功得更快更久,你必须和所有成功的国际品牌那样重视品牌的全面建设,在每一个细节上都竭尽全力。
误区之十三:调研可有可无
中国企业在品牌建设中常常忽视市场调研,不作调研盲目推产品。为了寻找或验证一个想法,国际大公司习惯进行大规模的市场调研,中国企业则更多地倾向于拍脑子做决定。"发财的点子明明摆在面前,为什么还要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作调研?"他们总是怀疑为考证一句话而投入大量经费作几百页厚的研究报告是否值得?
脱离调研就是脱离市场,脱离调研就是脱离消费者,没有市场调研的品牌建设仿佛空中楼阁。因为没有调研,所以市场不稳定,这是中国企业的致命伤。所以,我们公司也坚持不调查就不做策划的原则接客户.
想当然地做中国市场,不要说中国品牌,即使国际品牌一样会失手。国际知名品牌红牛就是没有把准中国人的脉,过高的价位令广大消费者望而怯步,令红牛的处境十分尴尬。如果红牛不是定位于饮料,情况也许完全不一样。杨森治头屑的采乐在国外只是一个洗发水,到了中国放到药店卖,一样销得很好,它的成功就在于对中国消费者心理的精确把握:药店更值得信赖。就这么简单。但这一切源自市场调研。
宝洁对调研的重视是出了名的,宝洁的每一个大动作都以调研为依据,宝洁的每一新产品上市几乎都是消费者调研的结果。是宝洁没有成本意识吗?是宝洁没有眼光,没有决断力吗?不。宝洁如此在乎调研,是因为宝洁有过惨痛的教训,吃过"自以为是"的亏。
"安卡普林"是不伤胃的止痛剂,运用定时释放的新技术,可以在药剂溶化前通过胃部。这种止痛剂对频繁的使用者是一个不错的产品--但必须每四小时服用一次。事实上大部分人他们只在疼痛来时才服用而且希望立即见效。宝洁陶醉于产品的独到技术,忽视消费者的想法,跳过了正常的市场测试,直接进行全国销售。结果一厢情愿的想法,让宝洁的"安卡普林"死得很惨。现在的宝洁非常注重测试,如果一个品牌无法在匿名测试中获胜,就不允许上市。
企业最怕的就是动荡与失误,有时仅仅一次失败就足以拖跨一个企业,至少大伤元气。直接拿市场做实验,就是拿企业的生命做赌注,这是现代企业经营最忌讳的。企业运作,犹如开车,安全第一,如果连命都搭上了,快又有什么意义?宝洁、杨森等国际品牌重视调研,是因为调研大大提高了品牌成功的安全系数。
误区之十四:承诺越多越好
在保健品专卖店或专柜转一圈,你会误认为自己进了药店,每一种保健品都在拼命地宣扬自己补肾、美容、降血压、增强记忆、免疫力等功能,几乎是包治百病。
翻开报纸,房地产广告尤其是期房广告,可以将一块荒地吹嘘成一座花园,本来离市中心几十里,却说成是五分钟路程,本来是要到年底才能交房,却说成三月份胜利竣工。
这是典型的承诺过重。太多的承诺,诱发消费者过高的期望值,期望值越高,往往失望越大。在我们对西安房地产市场的调查中,发现消费者不考虑期房的主要原因就是:怕开发商的承诺不能兑现而上当受骗。当你的承诺没有兑现,或消费者认为你的承诺没有达到他期望的要求时,消费者对品牌将失去信任,也许从此再也不买你的产品。
一些成功品牌对给予消费者的承诺往往非常慎重,一旦承诺就一定做到。如果不能确信做到,就不要轻易承诺。甚至一些品牌的做法走向了另一面:即使在能够做到的情况下,也不全部承诺给消费者,而是保留一手,这样当消费者试用产品后,往往非常惊喜,想不到产品还有期望之外的一些价值,这样对产品自然多了一份信赖。
如果把品牌看作一个人,我们可以举个这样的例子:一个人,本来是学音乐的,歌唱得非常专业,和一些新认识的朋友一起卡拉OK,朋友问他平时是否经常唱歌,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自己对唱歌不太懂,偶尔自娱自乐。这样,当他简直可以乱真的声音发出时,往往让人大吃一惊,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如果他歌唱得一般,却吹嘘自己的歌喉充满磁性,非常迷人,一旦他发声,人家会大失所望,甚至对这个人的品行产生怀疑。
当品牌被人们视为"值得信赖"时,品牌在以后再提出自己的优点时,就能被人们所接受和相信,为品牌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牢固的感情基础。海尔可以说是一个"说到做到"的杰出典范,海尔在业内首先提出的星级服务概念,实际上就是一种服务承诺,用户只须一个电话,海尔的员工立马赶到,铺上红地毯,一口水也不喝,干脆利索地解决了问题,就是对其信用的有力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