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广告人网站>创意策划>服装案例>详细内容
服装批发市场调查分析报告(3)
作者:凡人 时间:2009-8-3 字体:[大] [中] [小]
-
项目规划:
1F 超市(1500平米)经营范围 小家电、烟酒、黄金珠宝专卖点
2F 鞋区 经营范围 运动休闲、裤子、床上用品
3F 精品男女装 毛衣、毛衫类
4F 羽绒服
设施配套:银行、酒店美食城 500平米停车场 药店
商户类别:代理商 经销商
&n
(2)超市名称:聚宝隆超市
建筑面积:4000多平米
使用面积:3500平米
超市规划
1F快餐、珠宝店、超市
2F 照明灯具、厨具 、床上用品、精品男女装、内衣、鞋子
3F 办公区域
商户类别 厂商直销
第三部分 异地(石家庄)服装批发市场
分析阐述
一、城市经济发展背景分析
河北省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作为省会城市的石家庄以它那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首都北京连接全国各地的交通枢纽。
石家庄市是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京广、石太、石德三条铁路交汇于此,石家庄火车站是北方重要的客货中转站;京深、石太、石黄及正在建设的石青高速公路使石家庄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石家庄机场是国家批准的国际口岸机场,现已开通27条航线,通达全国27个大中城市,并开通了石家庄至香港及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的航线。
发达的陆、海、空综合交通运输网使石家庄市经济的发展势头强劲,工业生产中的一些行业和产品在全国居重要地位,其中石家庄三鹿(集团)公司进入全国十大乳品生产企业行列,产量、销量、质量、效益均居全国同行业首位;华北制药集团更是全国最大的抗菌素生产基地,青霉素的产量现居世界第2位。
石家庄市不仅以省会的地位成为河北省的中心,更以强大的经济实力成为带动全省乃至周边省份经济发展的龙头。
二、服饰批发零售市场形成与分析
1、服饰批发市场的介绍
20世纪八十年代的石家庄,主要是个以服装批发零售为主,以辐射东北、华北、西北地区而出名的大型批发市场。
初期以街头地摊的形式销售其产品,慢慢具有一定的规模,逐渐形成批发市场,是典型的“先有市后有场”的发展模式。后来政府顺应乡镇、个体经济蓬勃发展的潮流,很快与传统集市贸易相结合,最终导致工业品批发市场迅速兴起,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由此受到政府的重视并对建设批发市场的者给予了政策上的支持。
近年来,石家庄市政府鼓励发展商们积极兴建批发市场,造成一时间的批发市场热,产生了一批知名度较高、规模较大的批发市场,也就是“先有场后有市”的发展模式。
随着石家庄这两个批发市场规模发展、经营管理逐步成熟与完善起来。现已成为全国知名的中转地批发市场,则与石家庄毗邻京津、辐射三北的地理位置和以浙商为代表的经营者的加盟有着紧密的关系。
三、政府相关商业政策支持分析
石家庄市政府、新华区政府为维持“新华集贸中心”长期、稳定、健康地发展,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在税收、出资、土地使用、资金筹措和外汇调剂、企业管理生产经营、外部配套等方面均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规定,积极为外来投资搞好服务,鼓励来到“新华集贸中心”投资。当年总投资达6亿元的“东方城市广场购物中心”就是成功的案例之一。
新华区专门成立由工商、税务、公安、物价、技术监督、司法等职能部门组成的“市场管理委员会”,对“新华集贸中心”实行统一税收管理、统一经营管理、统一检查管理、统一质量管理、统一消防治安管理。
同时在市场中设立了派出所、消防室、物价检查所、技术监督站、司法所,设置了金融服务、电信所、托运站、运输中心、信息中心、餐饮服务中心、接待室、广播室等设施,为经营者与消费者提供安全、稳定、方便的经营与购物环境。
新成立的“新华集贸中心市场集团总公司(20067年1月初)”,将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机制运行,沿着“大市场”、“大集团”、“大发展”的思路,对“新华集贸中心”进行整体综合开发与经营。
随着省会城市高速发展的今天,在石家庄市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新华集贸中心”必将发展成为一个集购物、饮食、住宿、娱乐、金融、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商业区,市场商品的交易也将日益国际化和现代化。
四、批发向零售业转型分析
2007年秋季,在省会城市石家庄召开的每两年一界的石洽会上,一位经济界较有影响的学者在就“有关建设经济强省为主题的发言中郑重的说:由于受产品制作厂商在运营措施方面的限制,预测在近几年内批发业向零售业的转形,特别是服装行业最为重点。
原因是近年来随着通讯和互联网及交通的快速发展,商业交易的距离逐渐在缩短。为此大大节约了时间上的交易成本.
销售总量持续扩大,批发和零售业成为拉动整个社会消费增长的主导力量。
一份全国经济普查数据资料显示,近年来,国内的批发和零售业销售总量不断扩大。
单独从河北省省会城市石家庄来看,诞生于计划经济年代的北国商城、东方购物广场、人民百货等商场,通过近年来的商业管理上不断改进和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了省会城市的几大零售巨头。
从批发零售业各业态看,连锁超市、尤其是大卖场是主导业态,稳定的业绩增长使得其在2000年继续保持行业龙头地位,大型连锁超市已成为居民购买食品和其他日常生活用品的主要场所,在零售业的发展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在进入新世纪之初,被称为河北零售业巨头北国集团从单一的商场经营向卖场和超市经营范围进行全方位进军。
河北保隆仓、天客隆、连锁超市等本土商业的快速发展,为广大市民消费提供了便利。 2003年之夏是非常炎热的夏季,虽然几场绵绵细雨给省会城市带来了几丝凉爽,但是大中电器卖场、王府井百货等异地商业的登陆,使省会城市的商业大战达到了非常激烈的程度。
近几年,家乐福、国美、苏宁等国际销售巨头和国内航母级企业相继在商会城市进驻,使市场格局发生了快速的变化,超级市场、便民连锁店、专卖店、购物中心、仓储式商场等新型零售业态不断发展壮大。
经济普查数据资料显示,2006年末全区拥有超级市场、专业(专卖)店等新兴业态企业24家,实现销售额42.81亿元,分别占限额以上零售法人企业总数和销售额82.8%和75.5%,已成为市场的主体业态。流通经营方式转变,以连锁经营为代表的现代营销方式在我区流通领域得到迅猛发展。
2007年初,全市拥有限额以上连锁零售总店3家,占限额以上零售法人企业10.3%,实现销售总额23.86亿元,占限额以上零售法人企业销售额的42.1%。其中人人乐2004年实现销售额13.32亿元,家乐福实现销售额5.8亿元。
卖场与超市商业机构的不断发展,除了丰富当地的消费市场之外在就是给批发业带来的威胁。
为此,在新华集贸中心、南三条专业市场很多的批发商逐步往零售行业发展。
第四部分 石家庄商业发展研究
一、商业结构分析
河北省会城市石家庄的大中型中转地批发市场对该地形成了大商业、大流通、大市场格局有着积极的意义,它们辐射面广、规模经济效益显著,对区域经济有重大影响。
批发市场的建立,通过批发市场进行批发、零售的商品流通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分散的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南三条、新华集贸、青年街批发市场已成为华北最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石家庄市利用优越的区位优势,以商品批发市场为主的商贸流通业已成为石家庄市的支柱产业,并促进和带动了石家庄市各相关产业的发展。
1、新华集贸介绍分析
“新华集贸中心”位于石家庄最繁华的市中心区域,东临公里街和石家庄火车站,西至中华大街,北与金融一条街新华路相接,南到繁华的商业街中山路。
整个市场现由19个分市场组成,占地面积约28万平方米,经营面积超过18万平方米,其中用于经营的摊位不下15000余个,约有经营者30000余人。“新华集贸中心”以服装、布匹、电子为主,兼营鞋帽、日用百货、床上用品、通讯制品、副食餐饮等八大行业,50000多个花色品种,被誉为全国最大的服装集散地,素有“中国服装第一市”之称。
“新华集贸中心”以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便利的经营条件吸引着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近600多个县、市,以及俄罗斯、中亚等国家客商来市场交易,平均日客流量约20万人次。91年即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全国十大市场之一,名列第四位,是河北省第一大市场。96年商品成交金额突破100亿元,98年商品成交额超过150亿元,99年商品成交额为154亿元。99年在国家统计局、国家经贸委进行的建国后首次全国商品市场快速调查中成交金额名列全国第一,2000年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57.58亿元。
“新华集贸中心”市场的空前繁荣有力地拉动了周边房地产、金融、通讯、邮电、运输、仓储、加工、餐饮、居住等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每年直接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价值超过5亿元,对新华区、石家庄市以及河北省和周边广大省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巨大贡献。
2、 地方政府对“新华集贸中心”发展提供强有力地支持
石家庄市政府、新华区政府为维持“新华集贸中心”长期、稳定、健康地发展,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在税收、出资、土地使用、资金筹措和外汇调剂、企业管理生产经营、外部配套等方面均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规定,积极为外来投资搞好服务,鼓励来到“新华集贸中心”投资,总投资达6亿元的“东方城市广场购物中心”就是成功的案例之一。
新华区专门成立由工商、税务、公安、物价、技术监督、司法等职能部门组成的“市场管理委员会”,对“新华集贸中心”实行统一税收管理、统一经营管理、统一检查管理、统一质量管理、统一消防治安管理。同时在市场中设立了派出所、消防室、物价检查所、技术监督站、司法所,设置了金融服务、电信所、托运站、运输中心、信息中心、餐饮服务中心、接待室、广播室等设施,为经营者与消费者提供安全、稳定、方便的经营与购物环境。新成立的“新华集贸中心市场集团总公司”,将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机制运行,沿着“大市场”、“大集团”、“大发展”的思路,对“新华集贸中心”进行整体综合开发与经营。
相信在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新华集贸中心”必将发展成为一个集购物、饮食、住宿、娱乐、金融、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商业区,市场商品的交易也将日益国际化和现代化。
3、政府对市场项目的相关政策支持优势
本地区物业开发极具市场发展潜力的同时,政府颁布的各项政策也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新华区政府对本地区开发的支持力度和对多项政策性费用的减免均显示出政府对于本地区经济繁荣增长的美好愿景和决心。例如:“康泰广场”项目在建设时政府减免了部分土地出让金;“东方购物中心”至今仍按照固定税率交纳营业税。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政府坚决制订“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而不是“盲目扩张、盲目加大”的策略,保证了本地区经济稳定提升、市场繁荣昌盛的龙头地位。随着今年民族路步行商业街改造工程的实施,本案地块将是近几年内极少数新项目之中最具竞争优势的重点开发项目。
4、新华集贸市场优劣势对比分析
本地区位于“新华集贸市场”东南部,南部紧邻被誉为石家庄市“长安街”的中山路,北部相邻的民族路步行街将建成极具地方特色的休闲分行道路,东部相邻的公里街也将与“石家庄火车站”前街贯通,随着本地块周边几条路的相继完善,本地块将成为新华区乃至整个石家庄市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在本地块开发出与本地区发展相适应的物业将具有不可估量的前景。
从本地区现有物业来看,无论是早期的“福兴阁”、“伴纵商厦”还是新开发的“东方购物中心”均取得了极好的租售率,紧邻本地块的“女人世界”也取得了相当好的销售业绩,而本地块西侧的“康泰广场”更是在几次大幅涨价的情况下至今几乎无铺位可售。因此看来,本地区具有极为旺盛的人气和迅猛的发展势头。
然而,本地区现有物业却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足,早期开发的物业,如“福兴阁”,“绊纵商厦”虽然人气旺盛,客流量很大,然而其老化的硬件设施和老气横秋的设计已不再满足现今的需求,而且必将成为其发展的桎梏;“东方购物中心”虽和“人民商场”、“北国商场”并驾齐驱成为石家庄市最知名的三大商场,但其主要以零售为主的定位与“女人世界”一样与本地区经营主流相去甚远,随着集零售、批发为一体的中高档商厦的建成,其在价格、客流量、货流量方面将会毫无优势。此外,即将开业的“康泰广场”也将会因其炒作过高的价格使商户经营成本大幅提高,从而面临投资回报大大降低的劣势。
因此,在本案这一极具发展潜力的地块上开发出与本地区经营主流、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物业势在必行、毋庸置疑,其前景也将不可限量。今年开始“市场管理委员会”将陆续对部分老旧经营场所进行大规模改造,使得相当一部分经营户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理想的经营场所,庞大的需求为本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5、南三条市场介绍分析
南三条批发市场诞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自进入90年代以来,石家庄的批发市场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该市场其形成原因,大致分为三个方面:
①在原有的集贸市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②在原有商业、粮食、物资、供销等流通部门的购销中心的基础上形成的;
③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而兴建的专业市场。
(1)市场经营的主要特点

(2)市场经营商品品种繁多,主要以来自省外的产成品为主。
南三条市场近几年成交额一直位于全国十大市场行列,由于其经营规模大、品种多、花色齐全而远近闻名新华市场经营种类主要有服装、布匹、电子、鞋帽、日用百货、音像制品、床上用品、副食餐饮等八大类,五万多个花色品种,而南三条市场主要经营百货、针织、五金、文化用品、玩具、箱包、食品等七大类,三万多个花色品种,这种全方位经营战略有效地满足市场需求,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3)市场经营商品中本地生产加工产品所占比重小。
调查数据资料显示,新华市场经营商品加工品比重仅为8.3%,南三条市场所经营的商品中加工品比重占三分之一,南三条和新华市场在本市加工的商品比重分别为6.9%和6.2%,由于两大市场经营商品在本市生产加工的比重较低,产地外向化明显,两大市场的发展对我市其他相关产业的带动性作用较弱,尤其是我省乃纺织大省,布匹和纺织产量很高,但是新华集贸市场只有25%的布匹来自省内,与纺织大省、大市的地位不相称,值得我们反思。
据调查,南三条市场所经营的商品有75.7%以上来自南方,其中服装主要产自浙江、广东,分别占服装类产地总数的28.8%和28.2%,39.3%的布匹来自浙江,百货中的37.5%来自浙江,27.1%来自广东,56%的家电、电子元件和手机配件来自广东。
市场经营的商品主要销往西部和北部省份的农村地区,且主要外销于山西、内蒙古等省,比重达到59.5%。南三条批发市场所经营的商品71.1%来自东南省份,货源主要集中浙江(33.1%),广东(26.1%),湖北(10.1%),其中百货、五金、文化用品、玩具、食品等80%以上由省外进货,销货地也主要集中在内蒙古(22.2%),山西(15.1%)和陕西(15.1%)等地区,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南三条批发市场主要是一个以“东南入、西北出”为主的大型周转集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