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广告人网站>创意策划>战地日记>详细内容
《小心广告》(五)(4)
作者:刘书宏 时间:2010-1-6 字体:[大] [中] [小]
-
广告这个东西有时候确实不能小看了,一段时间我觉得广告就是个商业行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就是一个生活中的小玩意儿。与政治无关、与艺术无关、与信仰无关、与我们生活中那些更重要的东西都没有什么大的关系。
但有几次,这个观点被颠覆了,有同行做了两个丰田汽车的平面广告创意,一个是用丰田吉普车去拉一辆抛锚的解放卡车,还有一个是石狮子扭头看汽车,从广告从业人员的角度上来看,这两个稿子应该是没有恶意的。广告人吗,就是要客户满意,想方设法将客户的产品广告做到有创意,有冲击力,这个时候脑子里很少有政治这个概念。
但在民族主义高涨的2003年,这个广告惹了场大祸,我觉得客户简直就太倒霉了,从网上改了的那几条比原始创意更绝妙的广告让这个产品从民族形象上就走上了绝路。这是广告人和客户打死也没有想到的事情。
如果是我的这个公司干的,我估计我得倒闭的。想到这里由不得倒吸一口凉气。
曾经还有个同行在台湾人开的广告公司里打工,做了个房地产广告平面,因为广告内容里有独立联想的内容,被认为是给*助威,结果被查的也很惨。
广告这个东西还是得小心,搞得不好,要出大事情。
佳能在那时悄悄出了个广告,模特用了李小龙,显然是想在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中国讨好中国消费者。这个创意,也很有心计。
对于民族主义我是有看法的,首先非常尊重这些热血青年,但对网络上对恶口漫骂的的行为比较担忧。
我在国外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外国人问我的国籍,先问你是日本人吗,我说不是,再问就问你是韩国人吗。就是不问你是中国人吗,我问了好些人,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
甚至在网上看到这样的消息,什么,你骂谁是中国人。
这句话,让我坐立不安,羞愧难当。
看得起看不起是另一回事,我们如何做是另一回事,我私下认为,恶口漫骂只能让我们自己的形象更糟,看起来好象是大家的爱国心、民族心还有满腔热血,实际上背后还是有些盲目的情绪在里面。
我个人认为我们的爱国心、民族心还有满腔热血应该表达出来,但不是用漫骂的手段,而是应该用更高级的手段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比如,不恶口、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尊重交通规则、做干部的尽职劲责,真正以*要求自己;做群众的做好本职工作,不偷懒不耍滑,做私企业主的宽容大度,不小肚鸡肠,不惟利是图;在私企做工的,不算计老板,不偷老板,公正看待自己的待遇。
如此,是真的爱国,有意义和价值的爱国行动,胜过*,胜过演讲,胜过著书立说,
当然,更会胜过漫骂一则广告。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是先有偏见,五四让中国人一脚跨进极端,结果困惑更大。再之后,我们彻底颠覆自己的文化,但重建又没有成功,新一代知识分子就晕菜了,像是活在半空中的人。
其实传统文化没有大毛病,儒家文化更没错,错在我们自己,我们曾把女人的小脚,对妇女的歧视和*,我们内心里那些肮脏和缺陷的东西,一股脑儿都扣在儒家及传统文化脑袋上。把自己洗干净。把西方来的东西全都奉为经典。
蠢到家了。
先从自己开始反省,因为我是个中国人,所以每在外国人面前,我都是要表达出来中国文化优越的一面,我可以肯定,法国大菜就是土豆煮牛肉,俄罗斯红菜汤就是西红柿炖牛肉,意大利这几年光出皮鞋匠和裁缝,没有什么。这些观点我在很多地方都表达过,在文字里,在和朋友的聊天里。
当然,这么表达是因时因地的,说意大利出皮鞋匠是因为看不惯服装行业动不动就意大利名师设计,说法国大餐没什么了不起是因为反感广大人民群众老是被少数人误导法国菜很高级,说俄罗斯的西红柿炖牛肉是不喜欢老是有人看不起中国的素烧茄子。
其实,都是过嘴瘾,没有什么真知灼见。
鞋再高级也是鞋,鞋设计师再高级也是鞋匠,菜再高级,吃到肚子里最后全都拉出来,一个下场,谁也无法在里面分出那一坨是龙虾,哪一坨是雪里红。
很多话有的时候是顺便一说,有的时候是偏见,而且偏见居多。按照我的信仰,这种偏见有很大的危害性。危害我的身心健康和看待事物的能力,接受真理的素质。
我的公司叫般若公司,这个般若其实是梵语的译音,译经的大师们将佛经从梵语翻译成汉语的过程中有很多词汇没有相对应的汉字汉词,所以就直接音译了,就好比如果你一定要把“人比黄花瘦”翻译成英文的话,你也很为难一样。
不久前去以往工作过的报社,宽大的电梯里的老师们依然那样多,开电梯的小姑娘依然那样漂亮和认真,正好遇到一个老领导,老领导出于关心问,小刘你这些年哪里去了,我说我干了个小公司,于是恭敬递上一张名牌,老领导念出声来,“般若广告”。
我身边一个白头发老师,撇嘴说,这算是什么企业名字了?我说般若还是有意义的。白头发老师又撇嘴不屑地说说,能有什么意思?我说“般若”是从梵语译成汉语时的译音,如果非要翻译,当智慧讲。一定要翻译,可以翻译成大智慧。
白头发老师依然撇嘴,那你就直接叫智慧好了。
电梯里人很多,我要是不说道说道,显得不合适,显得我这人这么傲慢,不懂得尊重人。我要是说道说道,显得我这人就爱跟人抬杠一样,难死我了。
那时,我三十三岁半,换二十三岁,我会跟白头发老编辑说,“智慧都让你拿走了,所以,我们只好找那些没智慧的词用了”。
换二十八岁,我会跟白头发老编辑说,“有意思的词都被你们用光了,所以,我只能用没有意义的词了”。
换三十一岁,我会凑近了他的脸,鼓着眼珠子对他说,“你对,你全对,全你对!”
换三十三岁,我冲老人家傻乐。
让老人家得意地出了电梯。
换三十八岁,懂得不去轻慢任何人,懂得传统文化以及其偏见需要一代人努力去恢复,有人不理解,那是我没做好。有想法,无能力。缺少让他人理解和放弃偏见的才华。
要努力。
世界上恐怕没有比这更容易赚钱的事情了,几个美国小伙子来中国,正经本领没有,会说英文,就开个英文学习班,辅导中国青年的英语。然后就可以赚大钱。
我接到过这样的广告业务,为其进行广告宣传,之前,也常接到这样的业务,是中国小伙子,生意做的很成功,手头据说有不少钱,觉得应该再找个赚钱的项目,所以就投资干英语培训了,本来我以为他就是热爱英文,其实他的英文恐怕还不如我这个英语盲,只是为了赚钱。都说这个行业看好。所以他就投资干这个。他告诉我,他对赚钱有天生的敏感,上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就做生意,赚了好几万块钱。大学毕业那年就身家数十万了。
他确定,英语教学是个能赚钱的行业。
也是,在我上班路上最繁华的一块广告牌子,原先是摩托罗拉手机的广告,旁边是别克轿车的广告,价格不斐。某天早上一看,手机广告换成英语培训的广告了。广告模特就是老板本人,不过不是外国人,是个中国青年,老大一张个人照片挂在这个城市的上空。供上下班的众生瞻仰。瞻仰这个会说英文并且还能用英文赚钱的小伙子。
后来,他自己可能觉得不太好看,就换成了一大堆外语教师的大头照。表达的意思是有这样一大堆外语教师(中国青年)。可以教你学外语。
这样的广告越来越多。各家有各家的特色,已然成为气候。
无论是外国小伙子还是中国小伙子办的英语培训班,我都觉得挺聪明的,用一技之长赚钱,不过我觉得心里有点不平的是外国青年来中国,怎么就能凭母语赚钱呢?这不是太不公平了吗。中国青年需要读小学、中学,早些年上大学只能很少的人,后来,很多人都能上大学了,但往往要花尽家里的继续,然后有的人有机会出国,出国前要考外语,考外语就要参加培训班。参加培训班就要交钱。
我的一个朋友花了很多钱,参加了很多培训班,现在英文也是一般。
那么这些个美国青年把自己三岁时就会的东西,拿到中国来,就能变成现钱。
我的网友,一个大学里的哲学老师,在电视上辩论学英文到底有多大用处。他的观点是,没啥大用。
我是个英文盲,对英文的最深刻理解是在国外的一次经历,翻译临时有事没在,但我必须单独出去办事,自己打了一辆车,在车上我搜刮了我所能掌握的所有单词和语法,加上哑语(我现发明的)以及肢体语言,将事情勉强说清楚了。
那次我理解到使用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和动力。如果我再在国外多待些日子,很快就能说一口流利的英文了。除此以外,没有什么意义。
这样多的人办英文培训班,都能赚钱,还能花的起昂贵的广告费,我想一定是市场很大。有很多的中国青年想学英文。我想中国青年学英文的目的可能有两个,一个是为了和外国人交流,还有一个就是想出国。目的无非是为了工作生活的更好一些。
无论哪个目的,我特别想告诉那些相识和不相识的青年们,一定要先学好我们的中文,将母语学利索了。学会读《弟子规》、《道德经》、《三字经》、《金刚经》、《论语》、《大学》、《中庸》等等。一定要先学好自己的文化。一个没有自己传统文化修养的人即便是和外国人交流也不会更多地得到外国人的尊重,当然也就没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即便也出了国,无非是给外国多了一个外国人口,而已。
猎头公司曾经问我的英文水平如何,我说我不会英文,如果外企想花大价钱雇佣我的话,需要我和不同的人交流,他就应该为我雇佣英文翻译,日文翻译,法语翻译等等。何况,我根本就不会去外企工作,我自己经营的广告公司干的挺好的,常和外资的广告公司竞争。胜负都有。我自己撰写汉语文章、小说、剧本足够我拥有汽车、住房和日常消费。
广告公司因为行业特殊,打交道的都是企业的高层,这样过亿企业的老板以及中层和我认识的国家机关里的科长处长们还要多。
这些老板们或者是造手机的,或者是造汽车的,或者是造方便面的,或者整高科技或者没科技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有钱,能掌握大量的财富,他们还有更共同的特征,你要想赚到他们的钱,让他们愿意接受你的服务就得是要有让他们信服的东西。
我觉得这个东西就是文化,包括我的汉语母语以及文化。
我的公司里装饰着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部件,没有进口高科技的电器也没有真皮沙发和高档装修,公司大厅里有因缺乏日照而长势不太好的菜地,茶几里面种着即将开放的睡莲,别具匠心的金鱼在池子里游荡。
书橱里除了书还有古代木刻以及我所能搜集到的古代瓷器和民间的菜坛子等我的先人给我留下的文化的证据,在我的办公室里,我这个只有小学学历的中国青年和日本商人、韩国商人、津巴布韦商人、美国商人、各国艺术家、僧侣都进行过愉快的交谈。
其实,很简单,我和他们侃侃而谈的就是我的祖国的文化。
为这个,他们对我和我的公司肃然起敬。就象我曾经对一个津巴布韦商人肃然起敬一样,因为他和我谈起他的祖国的文化、历史。所以我格外地尊重他的祖国以及他本人还有他身上所携带的文明的符号。
我也因为一个日本人而觉得惭愧,并对他肃然起敬,原因是他很奇怪和尊重我在繁忙的工作中还用中国书法抄写《金刚经》、《心经》。他告诉我他在日本小学时就读的是传统的学校,也是经常要抄写的。抄写的汉字和我抄写的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区别。
当然,多掌握一种语言当然是件很好的事情。不能一概而论。而是因人而异的,我的一个朋友因为勤奋加上精通英语,自然机会多一些,做到了一个著名外企里,从业务员一直做到高层管理,收入很高,生活很好。
另一个周姓朋友,通晓五国语言(在另一篇文章里也有描述),如今已成阶下囚。
刘书宏,男,1970年生人,网名老蛋。 小说《招娣》获第三届贝塔斯曼全球华人网络文学大赛中篇小说奖,著有《你不就是希望我快乐吗》、《我就是希望你快乐》、《我还是希望你快乐》、《赤色童年》、《盲流》和《卧底》等小说.多部作品被制作成影视作品,并被翻译成英语、韩语等在海外发行。 其幽默的个性文字及行文方式,深受网民及书刊读者喜欢。其中《大陆、台湾、香港、美国四老妪摔掉门牙的新闻》、《祖国啊,我只是摆个小摊》等作品在网络广泛流传,并被海内外众多杂志、媒体抄袭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