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广告人网站>创意策划>战地日记>详细内容
《小心广告》(六)(2)
作者:刘书宏 时间:2010-1-6 字体:[大] [中] [小]
-
有一段日子闹民工荒,就是干活的人少了,企业雇不到人干活了。说老实话,这一天早就该来了,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叫做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想想民工们为了城市的建设,吃苦受累,干着不是人干的活儿,没有任何保障,最后还拿不到钱,搞的不好还找来流氓把要钱的给打走。我们城里人,于心何忍呀。
当然,有人会说,这不是大多数。但是,少数就连累了大多数。这就是规律,就需要大多数人一起接受惩罚。所以现在农民兄弟本来在家里实在混不下去了,才出来混口饭吃,否则谁愿意到别人的家园里看别人的眼色呀。现在好了,给城里
实,何止上民工荒呀,我从事广告行业,不也是这样吗。就差跳楼要钱了。客户的那点聪明劲都使在广告人身上了,动不动就搞个什么比稿,找几家广告公司来,先出稿子,然后装模做样地跟大尾巴鹰那样选来选去。
选什么呀。广告这个东西,你的方案一出来,别人只要看一眼去,就全完了。人家自己就照着做了,而且把几家的东西一结合。就有了。什么鸟屁广告人,你就一边哭去吧。
前几年,这种蠢事真是没有少干,诚惶诚恐地一个子儿没收就给人白干。钱没赚到,还惹一肚子气,整天要帐。
真的是感谢改革开放,让我们的城市里有了外国人,这些年尽给他们服务了,他们给钱规矩,所以他们活儿也好,形象也好,在市场中竞争力强。员工的待遇也高,供应商也都很滋润。我认识的一个很有前途的刑警脱了警服不干人民警察了,宁可去一个著名外企当保安部长。
世界上没有白占的便宜。过去,广告公司和广告人活的很卑微,客户一个电话来,你就得颠颠地过去跟他谈,看他能不能赏你点活,现在好了。由于普遍缺乏信任,象我们这样的有水准的广告公司再也不去拜访客户了,电话里一听是大尾巴鹰装蒜的其实根本就没钱也没诚意的客户,就告诉他,要拜访也行,两千元一小时,很多客户一听,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什么,找你谈谈,还要钱。还两千一小时,去歌厅也没那么贵呀。
是啊,这年头的行情,两千够干啥呀。
两千一点也不多,隔行如隔山,就我们掌握的那些广告经验、大到销售、市场积累和影响,小到印刷、展览、平面等等方面的流程和见地,跟你说一遍,真的是便宜你了。
当然,市场经济完全没有这个必要,两千就是一说,不是真的,我们有很多客户都是真诚相待的,多年来互相搀扶着市场中摔打。
想一想,还是诚信来的更踏实。放眼全世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所以,很多客户第一找不到民工干苦活了,第二找不到好的广告人给他出主意和出设计了。
那与什么意思呢?
对立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包容的结局是双赢。
一代中国人被高涨的房价把心都涨碎了。
我服务的是客户,开发商和销售商,他们请我做广告,给我支票,让我能象个人一样在城市里活着。带领一干人等为繁荣社会主义广告事业而努力工作着。从这个角度讲我希望房子的价格越高越好,但后来我就发现,我也是房子的消费者,办公用房要买,住房要买,这样一来,我没白没黑地赚来的钱,又交还给房地产商手里了。
想明白了,我就开始反对房子涨价。于是我去咨询了我的客户,银行还有很多业内的权威人士。他们都保持一个观点,房子不光不会降价,而且还会涨价。
我问,涨到什么时候,都说,反正还是要涨,涨到什么状态和什么时候就不知道了。
对于一个老百姓来说,目前的行情,买到房子,再留下孩子上学的钱,再留点积蓄备着生病的钱,以天津这个城市为例,没有一百万是不行的。所以,散伙吧,哪里能搞到一百万去,电视上看的那些抢银行的,玩了老命了也就搞个几十万块钱。
买房阶级只能有一条方法,就是不买房,卖房的再找房托,再在媒体上扬言房子要涨价,再制造销售气氛,都不买,持币观望。况且,老百姓手头那几个钱还得应付生大病,孩子上学等等。
让卖房的热潮降温。银行总也收不回本息,开发商总也付不起材料和建筑款,销售商被媒介逼广告费逼的要跳楼。房子盖着总不能一直空下去,空下去,政府绝不能坐视不管的。
降价也不能说降就降,又不好意思搬着涨价的石头砸自己的脚。就只好请人来给做策划了。
这些策划是,嘴里嚷嚷着还涨,其实巴不得赶紧回款,买一赠一,价格还是一万二千一平米,但买卧室赠客厅。买厨房赠厕所。
可房子的建筑成本也就一、两千一平米,还是贵呀,那怎么办呀,我有的是办法,买房子送真爱。内容是买一套房子,赠了客厅和厕所和一个书房加露台以后。再赠妇联组织的大龄青年联谊会入场券5000张,足够你在5000次机会里找到你的真爱了,让你打光棍过掉一辈子的概率直接降低到零,为了保障你的生活质量。再送你一个小花园。
不买房的话。我还有办法,送房屋质量保险。确保房屋一旦出现质量问题、采光问题、绿化问题,到时候由保险公司赔偿,还可以联合保险公司推出物业管理质量保险,替你买下来送给你,让你高枕无忧。还可以送结婚和离婚的行政手续费,二胎罚款。等等只要想,总是会有好办法的,群众的智慧是无限的。
地产公司不能不赚钱,不赚钱谁也不干了,我们就只能自己盖房子了。所以还是要让他们有利润,利润大概在5%-8%。
不能和安居房看齐,毕竟房地产还是有自己的规律的,均价三千多是合理价位,只是涨价涨在土地款上,土地是国家的,国家是人民的,土地款收上来,国家再投入教育、国防、公共医疗等等。
费用就降低了,公共医疗费用就降低了,政府救灾,手头也宽裕多了。
只是前提是,大家都不买房,先让他们倒闭,让囤积房子的炒房者和暴利追求者先倒闭歇菜。剩下的就好办了。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个词一定比较新鲜,广告我们都知道,分成软硬就不大知道是啥了?没关系,让我这个老油条告诉你,所谓硬广告就是做成广告模样的那种,电视就是30秒的广告,你经常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看到的那种,报纸上就是广告版面,刊登着各种商品信息的,你一看是那个东西,立刻随手一翻,过去了。
这就是硬广告。
软广告,说白了就是国务院三令五申要求各地媒体杜绝的“有偿新闻”,这个“软广告”就是那种不是你随手一翻就能过的去的。
新闻从业人员大概有三份收入,一份是工资,还有一份是稿费,再有就是明里暗里的“有偿新闻”收入,这份收入有的是从新闻发布会的小红包里拿到的,有的是商家到家里或者在办公室里直接给的,有一个行业叫公关公司,专门干这个,就是把商品、企业信息通过有偿新闻的形式发布在全国各地的报纸上。
所以这类广告被形象地称之为“软广告”。电视呢会做成电视新闻,一般是一分钟的新闻收费是数千元乃至几万元甚至更多不等。有的媒介管的比较严,这钱就明码标价,一分钟多少钱,或者一个字多少钱,然后报社收上来,再根据劳动量的大小发给编辑记者。有的管的不太严的,就直接落自个裤兜里去了。
电视里的硬广告你可以换个频道,报纸上的硬广告你可以随手就翻过去。但软广告你就不行了。你不知道那里面其实藏的是有目的的商业信息。所以广告这个行业很厉害的,绝对不是你轻易就能否定的了的。
而且广告公司里藏着很多文字写作高手,你看到的大多数软广告,多是这类人捉刀写出来的。媒体就省心了,把钱拿来就行,连字都不用写了。有的就是客户大佬自己写,然后花钱登,有些著名的大老板就靠这个而起的家。
硬广告就不用多说了,主要说软广告,这类软广告中主要内容是房地产、医疗卫生、通讯、电子、保健品等等商业信息,一般是在经济新闻中,有的时候社会新闻和体育新闻中也会读到一些商品信息。其实,也是无可厚非,商业社会,怎么能离得开商业信息呢,这些商业信息指导了我们的消费行为。同时也养活了很多的文字工作者。是个规律。关键是这些软广告的真实性和道德性如何把握,而不至于让消费者上当的问题.
但有一点我作为一个良知尚存的广告人愿意坦白给消费者,不可全信这些商业信息,尤其是软广告,因为在媒体里会有一个名单,这个名单列着这个城市的很多商家,这些商家作为公关广告投入,会大笔地赞助当地的媒体,以成为媒体的战略合作伙伴,所以,当有消费者大量投诉这些企业、商品和服务的时候,媒体会选择沉默。因为媒体指望他们的钱盖大楼,发薪水,而且通常大多数主流媒体历史都很悠久,都可以追溯到1950年甚至1949年,所以那批退休的编辑记者只要还活着,他们们的衣食住行都还得从报社里拿.头疼脑热和痔疮发作什么的也都得管.
当然,媒体也会打击一些不良商品,但大多是那些缺乏财力和社会影响力的苦主。也会看到媒体批评那些巨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软广告的钱没花到和没花够,或者因为别的原因翻了脸,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报纸的主编良知尚存。
曾经勇敢地刊登这个系列广告文章的伟大首都北京的一家报纸,我听说曾有一个南方来的主编顶着压力批评一家巨头企业的不良行为时,在编前会上说,我们要是再没有了良知,那老百姓还能指望谁呢?
这句话,想起来就会随时令我肃然起敬。
如果你在网络上读到这篇关于广告的小文章,你应该感谢网络;如果你在报纸上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你应该感谢这家报纸的主编、副主编、版面编辑,感谢他们良知尚存。当然你要是在书里读到的话,感谢出版社的编辑和领导。感谢他们良知尚存。
我也感谢他们,是因为他们给我稿费和版税,更要感谢您,我亲爱的读者,是你们慷慨解囊购买了这本书,让我养家糊口,而不用从不良商人手里拿钱写软广告.
向你们表示我的敬意,您的忠实的广告人。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