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广告人网站>创意策划>战地日记>详细内容
徐大伟的策划世界(六)(3)
作者:徐大伟 时间:2012-2-25 字体:[大] [中] [小]
-
王府井书店员工制服为什么这么土?
现在。我最怕两件事。最爱两件事。两件事却又是相同的两件事。我真是一个矛盾且奇怪的动物。
一是最怕去书店。好书多得可怕。每次进书店都要买一大堆。买了这本还想买那本。家里没看的书又一大摞了。看书的时间总是不够多。心里焦急。二是怕到处逛。一走一看,发现的问题和想到的点子总是太多太杂,写都写不完。现实生活中需要做、写、看、听、谈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我只能每天试着来写一点做一点。才能勉强对得起我这颗久已不安分的心。
看了上面的话,两个“爱”的意思你也该明了了。昨日傍晚。带着又怕又爱的明显复杂的心情来到了北京王府井大街,走进了王府井新华书店。果然。如我所料。想买的书太多。留恋忘返。
左选右挑。推着九本书去结帐。就在此时,问题来了。我看见一个书店员工走在我前面,在她的黑灰色的茄克衫制服的后面写了很大很粗很红的两行字:北京发行集团、王府井新华书店。我一惊。这是他们的制服?这是一个“文化殿堂、知识海洋”的书店员工的制服?我赶紧去搜寻更多的店员。很失望。这真是他们的制服。书架后的那两个说笑的店员也穿着同样的衣服。太不可思议了,书店员工的制服怎么能这么土呢?衣服后面的字有必要写得这么大吗?有必要写吗?谁不知道你这是王府井书店啊?做广告也要看个场合看个位置是不是?就算是非要写,也应该写的有点创意、有点艺术、有点文化好不好?你们这是书店啊?是贩卖文化和智慧的北京大型书店啊?北京可是文化中心啊,难道你们忘了?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伟大国家的文化中心的重点书店里竟然有这样“土”且“俗”的店员制服?不是我亲眼所见,我哪敢相信?
也怪我,没带相机拍下来给你看看在我眼前晃来晃去的,与整个书店、甚至与整个北京、与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极其不和谐的制服是个什么样的?不过。没拍下来也不全是坏事,你可以亲自去看啊,也可以想象啊,想象一下在一个个或漂亮或气质极佳的书店员工制服的背后都印有两行大大的红色的字,每个人都像背着一个“广告牌”,像街上的流动广告人,在书香人堆里窜来窜去,是不是很滑稽?
北京发行集团的领导、王府井新华书店的领导,不好意思了,我不得不“骂”你们几句了,你们两个都要“骂”,是因为我拿不准这个事情到底是谁定的?是谁要求把书店员工的制服做成这样的?你们为什么这么糊涂啊?这样落伍和土气的衣服,让谁穿谁愿意穿啊?相信,两位领导一定不用穿了,你们不穿也要体谅一下员工的感受啊?你们在店里走一走看一看员工的行为举止、工作面貌,有几个员工因为穿了制服而更有风度和更有干劲了?有几个员工穿着的制服是合身又好看的?有几个员工不是下班后赶紧脱下制服而是穿着制服回家的?有吗?为什么呢?不好看、不愿意穿呗。
为什么就不能把书店员工的制服做得好看一点、体面一点、有文化有品味一点呢?这有多难呢?你们是书店啊?两位领导也一定去了不少国家逛了不少书店,有没有留心过人家书店工作人员的制服是什么样的呢?可不可以借鉴一下学习一下?不能只顾着学人家的数字化、科学化管理啊?说到管理,什么是管理啊?制服就是管理呀,你没有给员工提供一套让他喜爱和满意的制服,就是没有给员工传递一个公司真心关爱关心员工的“以人为本”的管理风范,就是“言不由衷”,就是“说一套做一套”,就更谈不上科学管理。此话虽刻薄了一点,但道理却是真挚的。你让一个员工穿一身他不爱穿、讨厌死了的制服去勤劳工作、微笑服务,这怎么可能呢?果然。我又言中。在我来到收款台的时候,两个店员正在聊豆腐需不需要放冰箱的事呢,一个坐着,一个站着,聊得起劲得很。尽管在我前面已经有两个排队结帐的读者,她也不着急,一边收款一边聊,手里数着钱,脸上的微笑却不是给眼前这个付款的读者的,是给她同事的。站着的那个店员终于坐了下来,这时又过来两三个小伙子问:在这也能结帐吗?她不紧不慢地答:能。我这才知道原来她也是收银员啊?我们四五个人在这排队她难道没看见吗?为什么不坐下来让我们去她那边结帐呢?
两位领导看到了吧?这就是你们书店的真实服务。不相信的话,可以乔装打扮一番亲自去体验一下自己书店的“优质服务”是不是像我说的那样?其实,这一点都不奇怪,领导怎样对待员工,员工怎样对待客户,客户怎样对待领导。这个循环可以是“恶性”的,也可以成为“良性”的,决定权完全在两位领导手里,好坏全凭你们的良心。
一定有人会说徐大伟你这也太小题大做了吧?我的回答:不怕小题大做。就怕小题不做。大题小做。
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
中国企业,快闭上嘴,去倾听吧
现在的企业都是怎么了?“过头话”随便说。“过头事”随便做。撞在了枪口上了就算自己倒霉。撞不上就满世界逍遥自在。
前天晚上又在电视上看到两个有点“过头”的企业,一个是飞鹤乳业,广告口号:一“贯”好牛奶;一个是完达山,广告口号:45年好品质。
我一听,就来气,张口就说:“还一贯好牛奶,又在自我吹嘘,也该骂骂飞鹤了,感觉自己有多好似的,是时候给他们点打击了。”
老婆看着我笑。这也是她的命,有这么一个“路见不平,提笔相助”的惹事老公。
老婆常对我说:“哪有自己说自己好的,你好要别人说才对啊。”
老婆,也不是啊,你看,这两位,好像有点趁火打劫的意思,别的牛奶不是查出来有问题嘛,我没有查出来问题啊,买我的啊,我是“45年好品质”啊,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没问题,就花大钱上最大的电视台找收视率最高的频道一天好几次地公开“自卖自夸”:他们都很坏,我很好,买我吧。
其实,你做点广告,说说自己的情况,让消费者多买你点产品也无可厚非,可是,也得有个度啊,也得注意注意说话的口气和语言的中肯度啊,不能上来就不可一世地“一贯好牛奶”、“45年好品质”,说得也太绝对了吧,你怎么可能是“一贯好牛奶”,你的产品品质就从来没出过问题,现在就敢拍着胸脯说自己的产品百分之百是优质产品,你真敢说?我知道,我激你你不怕,你肯定敢说,但是,食品监管部门来激你,不知你是不是还敢这样理直气壮、目中无人?
这两位还只是庞大的中国企业中的小小代表而已,说话更厉害的,更口无遮拦,更信口雌黄的还有成千上万。此刻无论你是点击网站还是翻看报刊还是打开电视还是收听广播,我敢保证,你都会很容易地看到听到一个又一个企业正在说过头话,做过头事。这就是风气,大家都这样,谁也别说谁,基本上都一样。
也不知是谁规定的,广告宣传就是要说自己好,就是要夸张美化自己。突然就很烦,想骂人:中国企业请闭上嘴吧,你们说得也太多了,现在也该轮到消费者们说话了,你们洗耳恭听吧。
就知道通过各种媒体各种形式来标榜自己,却很久没有想过自己说得话消费者是不是真相信?听了你们的话消费者有什么感受?他们是怎么看待你们的言行的?他们是怎样评价你们的品牌的?他们为什么会购买你们的产品和为什么不购买你们的产品?消费者都在怎样聊你们的服务?消费者的需求你们真的满足了吗?你们产品或服务会给消费者带来什么样具体的利益和价值?消费者真的值得购买你们的产品吗?
都在张口战略闭口策略,什么是战略?什么是策略?“倾听”就是战略。“倾听消费者”就是策略。“倾听潮流”、“倾听员工”、“倾听专家建议”、“倾听内心的真实声音”、“倾听街头闲聊”、“倾听促销员”、“倾听未来”都是个顶个的好策略。
现在的电视台也是一大堆毛病,就知道请一个个风流倜傥的企业家做专访,却不知道给广大消费者提供一个说话的窗口,哪怕小窗口也行啊。我知道你肯定反问我怎么开窗口啊?知道你事多,想法早给你预备着呢。
你不能做一个“消费者说”的节目,请广大消费者谈谈对某品牌或某个营销事件的看法和理解,不能请广大企业家坐在观众席上倾听消费者的直言和良策?谁规定的消费者就只配做观众不能做嘉宾?
都是一帮伪君子,一边大声喊着消费者是上帝,一边背后小声骂:消费者都是傻子,最好忽悠,一忽悠就上套。
商家们,你们才真是傻,你们就没想过“上帝”是好骗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