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广告人网站>创意策划>战地日记>详细内容
徐大伟的策划世界(五)(1)
作者:徐大伟 时间:2012-2-25 字体:[大] [中] [小]
-
朱德庸的偷窥理论
台湾著名漫画家朱德庸先生说:“我有我的偷窥理论。我的偷窥理论分两种,一种是近距离,一种是远距离,远距离就是用望远镜偷窥路人,一个女人在等人的15分钟里,从她周遭走过不同的人,比如丑八怪、美女、和她穿类似衣服的人,她的表情都是不同的。那样的偷窥好比到动物园看动物让人充满遐想。近距离就是注意与你擦身而过的人,在几秒钟内,你能感觉到她,衣服、发型、表情、香水……你能想象,她是否有故事,她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些都是我题材的来源。我也看很多电影、小说、杂志,但是任何文艺作品都不能比我实际接触到的人来得真实,给我更大的震撼。有人说我的四格漫画在呈现人性,其实我的初衷只是在展现人性偷窥的一部分,画画的时候,我把我的偷窥欲扩大了。大部分人都有偷窥的天性,但是没有偷窥的能力。好比大部分男人喜欢美女,愿意看到裸体的美女,但是无法看到一个穿衣服的女人,想象她不穿衣服的样子,而我想我有这个能力,对大部分人来说,任何让他费力气的偷窥他都不干,也许因为他的好奇可能不够。我无法和人沟通,融入这个现实世界,所以我才更需要想象、观察的天赋。好比很多人在吃大餐,而我只能在窗边看,我只能想象他们每一口是什么味道,吃下去他们的感受是怎么样的。”
谢谢朱德庸先生的坦白,承认自己是一个偷窥狂,暴露了他能想象出女人不穿衣服的样子的能力,揭露了画好漫画的秘密:有人说我的四格漫画在呈现人性,其实我的初衷只是在展现人性偷窥的一部分,画画的时候,我把我的偷窥欲扩大了。他又一次向我们展示了那么多的成功人士共同具备的同样的质素:用心多于用脑,诚意大于技巧。
朱德庸利用自己的偷窥理论,偷了全世界,然后利用偷来的全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然后再卖给全世界。他在反复进行这样的过程,我们反复看到了他的结果,好的过程成就了好的结果。
我也是一个爱偷窥的人,每次走路的时候就会特意仔细地偷窥各色各式的路人,晚上的时候就爱偷窥灯光、人影、手拉手的人、抽烟的人、月亮和星星,坐在车里就会拼命偷窥整座城市和整个村庄,有书的地方就有我的偷窥,一有机会就得意忘形地偷窥那些山和水,什么样的山和什么样的水我都喜欢看,我不仅喜欢偷窥,其实我还喜欢偷听、偷嗅,现在正在偷听同事播放的优美音乐,一会就可以去偷嗅中午的美味。我不得不承认我的大多数感受、想法、思想和行为都是偷来的,每天我都努力地张开眼睛、张开嘴巴、伸长耳朵去尽情地偷,不用花一分钱,偷了天地万物。
“偷”就像一个充电器,我随时带在身上,可以随时“充电”,可以快速“充电”。
“终日挥形”,一天到晚事情多得不得了,忙得很,“而神气无变”,实际上他内在的修养,神与气,没有受外界影响,那么忙碌,内心没有变动。
太阳照常升起,我照常偷。
洋不洋气仍是国人选择商品的标准
吃了两碗乌冬面,我吃了一碗,格格吃了一碗,面里放了一点辣椒油,好吃,格格那碗更好吃,汤都喝得只剩一点点。吃完,开始逛街。
一进商场,格格说:“五折啊,过去看看。”我说:“别看打折的东西,会让你失望的,尤其是打五折的东西,更不用看。”格格不愤:“换季才打折,你怎么什么也不懂啊。”没有办法,打折是女人的兴奋剂,商场是女人的游乐场,打折遇到女权,男人靠边站。
看到一双特别的鞋,我说这双鞋多好,格格说:“什么审美观啊,看来以后不敢让你给我买东西了。”说完咯咯地笑。我生气,不理她。
“你觉得这个衣服是不是特别好看?”格格问我,还没等我回话,格格又说:“我觉得特别好看。”这次轮到我咯咯地笑,她总是这样,有意思地抢答,抢着自问自答。其实回答这些问题我不需要思索,但是我假装思索,我一思索,她就会令我发笑。算算,还是我赚了。
旁边两个女孩子正在选皮包,一个女孩子拿着一个包对另一个女孩子说:“这个好,这个你背起来显得多洋气。”我赶紧对格格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0年了,我们选择衣物的时候仍然是以洋不洋气为标准,洋气是什么意思啊?”格格说:“对啊,选择衣物等东西其实主要还是看看适不适合自己,适合就增长气质,不适合再好看也没用。”格格说的对,抬头突然看到一个海报上有这样一句话:用气质高举你的旗帜。
“洋气”恐怕是中国的商场里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店老板在说,服务员在说,朋友在说,家人在说,好象进了商场人人都会说到这个词,“你穿这件衣服真洋气,这个款式多洋气,你看那个人穿的多洋气”等等。这就反映一个事实,大多数的国人还是喜欢国外的品牌,相信国外产品的品质和品位,相信那些显得“洋气”的商品(尽管可能这个产品根本就是中国货,只不过品牌名称像国外的,产品设计制作国际化了一点),以拥有“洋货”为荣,以“洋气”为消费标准,这个事实再次提醒我们明白绝大多数中国的品牌较之国外成熟品牌相比还是一个学生,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粉丝千万就敢说“青胜于兰”,还是要埋头勤学苦练,等自己也有众多门生,人人都说这个产品“真中国,有品位”的时候才敢说自己有了进步和成果。中国品牌还是应该用心用力让自己从全球市场“被动者”转换成“互动者”再转换成“主动者”,再进一步成为“领导者”。
也许,随着北京奥运这个世界将更加东方化,当这个世界更加东方化更加中国的同时,中国也应该更加开放兼容,更加现代化,最终的结果是不辩东西,全球经济都向着更加文明的地方走去。东方化、中国化、更加开放和现代化也许就是中国品牌的“转换器”,不转换,就不展宏图,就像我前些日子给格格买的生日礼物ipod一样,因为格式不对,无法播放电影,下载了一个转换器,才现图画。
逛累了,去哈根达斯吃冰淇淋,边吃格格边说:“真好吃,哈根达斯冰淇淋不腻。”我说:“你仔细品它的味道有很多层次。”快吃完的时候,格格看着一张哈根达斯的宣传单说:“呀,我们吃的是冰淇淋中的劳斯莱斯。”
又显洋气。中药可救?
“刘翔科研组”带给我们的成功启示
我们都知道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夺金,2006年以12秒88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2007年大阪世锦赛上称王,刘翔成为110米栏历史上第一位集奥运会、世锦赛和世界纪录于一身的选手。
这些都是刘翔的“果”,哪些是刘翔的“因”,现代人都有一个毛病,重“果”不重“因”,没有因那有果啊,没有好因怎得好果,没有良好的过程,任何成功都是不可复制的。这就是关键,刘翔的成功成功地复制了,而且复制了很多次,为什么能成功复制,刘翔背后的“刘翔科研组”应该是不为大众所知的答案的一部分。
刘翔背后有一支由五六个人组成的科研队伍叫“刘翔科研组”,他们专门为刘翔做科研工作,被刘翔亲切地称为“翔之队”。这支“翔之队”通常在刘翔睡觉的时候上班,分析刘翔训练和比赛的各项数据,他们还经常分析刘翔对手的情况,以便“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说起自己的工作,“刘翔科研组”组长李汀先生尽量用通俗的语言解释,“打个比方,竞技体育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具体到110米栏,孙海平教练是指挥官,刘翔是突击队员,而我们科研小组是参谋部,就是要收集情报,掌握敌我的情况,然后向指挥官提供参考意见,从而制定作战计划。科研其实就是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支持和保障。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记录、收集教练员用肉眼看不到、感受不到的情况,也就是用仪器来观察运动员的状态,并且收集相关数据,这叫技术诊断。比赛和高强度的训练课我们都要去收集相关资料,一周至少两次的大强度训练我们必须要到场。”
“翔之队”通常都是在刘翔睡觉的时候上班。“我们的日常工作就是用家用DV机拍摄刘翔日常的训练和比赛,并将画面传入电脑,对刘翔的技术动作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得出刘翔的跨栏角度和跨栏周期等数据,再交给孙海平教练,以掌握刘翔的状态。”刘翔上午训练结束后,科研小组就马不停蹄地开始用电脑做分析。当最终的结果被刻制成光盘的时候,刘翔正在自己的房间午睡。下午训练时,孙海平就能拿到刘翔最新的资料。如果是下午训练,科研小组就晚上加班,第二天一早,光盘就能送到孙海平手里。“在出发雅典前的最后一堂训练课上,刘翔在无助跑状态下跑出12秒90的成绩,但通过孙海平与我们对种种数据的分析,得出状态高潮过早出现的结论。果断决定在出发前增加适量的负重训练给刘翔‘降温’,从而确保刘翔将最佳状态调至奥运会决赛。”
作为突击队员的刘翔,因为有了指挥官——教练孙海平,有了参谋部——刘翔科研组,所以能屡战屡胜,越战越勇。这很容易让我想到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那些埋头苦干的一门心思想成功、成名的人,想成功、成名很可爱,但是我们首先要思考几个小问题:第一,自问一下自己是“刘翔”吗?具备成功人必须具备的质素和拼力吗?第二,自问一下自己有一个像“孙海平”教练那样的指挥官或者导师吗?别以为老板就是你的指挥官,有时候他们最多算是自己欲望的指挥官,你的指挥官终究要你自己去寻找,有时候可能是一本书,有时候可能是一句话,有时候可能是一个你从来没有见过的“过路人”,如果没有就是一个问题。第三,自问一下自己有一个像“刘翔科研组”那样的参谋部吗?有人帮助你去研究环境的特点、你的特点、周围人的特点、你事业的特点,然后再把这所有的特点进行嫁接和发扬发动一个新的你呢?如果这三个小问题你的回答都是没有,你又想要所谓的成功、成名,我的回答就是没门,没有门,走不通。
什么是名人?有名的人就是名人。什么是有名的人?有名的人就是有名字的人啊。这样说来,世界上每一个有名字的人都是名人了。作为名人,就应该有一份质量和气度,有一个规格和层次,起码应该有个“科研组”吧?
“你之队”在哪里?
广告歌大赛
“在这片一望无际绿色原野上,有绿箭,让我们亲近从此不彷徨,每一片,都带着一份清新的希望,这一刻,你我共享……”这首美歌来自绿箭广告,由张韶涵《隐形的翅膀》改编的,旋律一样,歌词改了一下。
这首广告歌最近在电视上听了很多遍,每次听,都喜欢。每次听,都想跟着唱,每次唱,都快乐。我一直就喜欢绿箭口香糖,尽管我很少吃口香糖,因为我听过一个著名的美女说过她最讨厌在公共场合嚼口香糖的男人,不想成为著名的讨厌鬼,只好在公共场合放弃口香糖,但是凡是我有吃口香糖的空间和资格时,一定选择,绿箭的。这次好了,听了这么好听的广告歌,在公共场合也能嚼绿箭了,嚼绿箭广告歌。
广告歌这个创造好,不但是“无反感式广告”,还是“愉悦式广告”,听了歌,看了广告,听了广告,买了物。广告本来就是一个“双赢”的事业,给了大众高兴,大众也给你高兴;给了大众实诚,大众也给你实诚。当然,现在的荧屏上还是有很多“双输”的广告,你欺骗消费者,消费者也欺骗你;你耍小聪明,大众开你涮。
再听这首歌,才叫个好,“这美丽的香格里拉,这可爱的香格里拉,我深深地看上了它,爱上了它……”这是郑秀文和梁家辉在电影《长恨歌》里一边跳舞一边唱的歌,很令人着迷,上海暧昧的味道,有姿有调,看着他们一边跳舞一边唱歌,我往床上一躺,一笑,看了半场《长恨歌》,知足了。
这其实也是广告歌,香格里拉的广告歌,我这样想,别人是不是这样想,我不知道。
一个痛恨广告的时代,我们做点什么才能让你“痛爱”广告呢?我现在能想到就是广告歌了。联合商家,整合媒体,举办一个“广告歌大赛”,在全中国掀起“作广告歌、唱广告歌、听广告歌”的热潮,美化生活环境。譬如:宝马广告歌大赛、联想歌友会、青岛啤酒奥运广告歌征集活动等等。
如此广告,歌颂呀。
走后门的顾客就不是顾客?
前几天,因工作原因必须走一家五星级酒店的员工通道,当时是下午3点左右,我看到了在酒店正门或者前门永远看不到的独特风景:逼仄的通道,墙上到处是脏点子脏画面,衣帽不整的员工走来走去,可能刚从大厅回到后门的各个经理看到了地上的垃圾也是表情困难地歪头走开,戴大高帽子的面点师傅一嘴的脏话,几个服务员正在打情骂俏,在摆放餐具的服务员正因为干多干少而摔盘摔碗,电梯下来了酒店的员工都抢着上,谁还给你让一让,谁管你是谁,看到的酒店的人没有对我微笑的,保洁员不笑,经理也没给我好脸子,看不到他们的八颗牙齿,也听不到的他们甜盈盈说的“您好。”
这就是一家著名的五星级酒店的“后台”,他们没把我当成是顾客,也没当成是他们的同事,可能根本就没把我放在眼了,爱谁是谁,可能是这个酒店的培训只是反复强调了出入酒店前门的人是顾客,而忽略了出入了酒店后门的人,前门是顾客,后门就是工人,既然是工人,在他们眼里就连他们自己都不如。
什么样的五星级酒店才是真正的五星级的酒店?我不知道这家酒店是怎样被评为“五星级酒店”的?肯定也是像这家酒店的经营理念和服务文化一样只重表面不重实际,只看前门不管后门。我不知道一个连一星级都算不上的“后台”怎么来支撑一个“五星级”的酒店?我还不知道一些表面做一套背后做一套、当面绅士背面蛮人、客前笑脸客后谩骂的酒店工作人员怎么能够始终如一地给顾客提供舒适如意的服务?
再继续这么想下去就更见可怕,放眼望去,太多的人、太多的事、太多的机构、太多的组织都是“真真假假、半懂不懂、似诚非诚、不明不白,不死不活”,很多都是装出来的,我们假装自己是个善良了人,假装自己是个孝顺的人,假装自己是个诚实的人,假装自己是一个企业家,假装自己是一个五星级酒店的客房经理,假装自己是一个好丈夫,假装自己是一个多多著名的商界精英,假装自己有多么多么聪明,假装自己有多少多少产业等等,总之,就是这么装来装去,一个堂堂的五星级酒店如此,很多人更是如此,就这样装了一年又一年,很多人都知道这是假的是装的,可是谁又愿意说出真相呢?因为自己也身在其中,也是既得利益的享用者。
这又让我想到黄秋生说的一段话:“宣布我得了影帝后,就一直访问访问访问,到最后记者走了,朋友也走了,只有我一个人走在尖沙咀的街上,拿着奖,很孤单。”鲁豫问:“没有车接你吗?”黄秋生说:“没有,活动完了自己回去,纸巾用完了,丢掉了。”
这就是黄秋生先生的背后辛酸,他的经纪公司又是一个假装的的经纪公司,一个惟利是图言行不一的公司,作为影帝都不能幸免,何况是我们芸芸众生?
一家酒店够不够星级,主要看它的“后台”够不够级别,一个人靠不靠得住,主要看他在你背后的表现。
从后看前,一眼看穿。